原创 翁帆也没想到,丈夫杨振宁去世后,竟因生前一个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创始人
2025-10-20 17:23:09
0

杨振宁的名字,从不只属于科学界。

他的一生,不仅写满了物理学的辉煌,也记录了一个中国人心系故土、情系家国的真实情怀。

在他离世后,社交平台涌现出大量网友自发缅怀。

不是因为他获得诺贝尔奖,而是那个许多人曾忽略的举动——2015年,杨振宁在93岁高龄时,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1

杨振宁的一生总是被两个关键词反复提起:诺贝尔奖和翁帆。

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是他学生时代的校友,后来重逢于美国,一段师生情迅速发展为相濡以沫的婚姻。

两人共同生活五十余年,生育三名子女,感情稳固。

杜致礼包揽家中所有事务,让杨振宁可以专注科研,是他走向世界物理学巅峰的重要支撑。

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

一年后,杨振宁与翁帆再度相逢。

那年他82岁,她28岁。

两人的相识要追溯到1995年。

彼时的翁帆还只是汕头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因学校安排,有幸接待来访的杨振宁夫妇。

那年,她不过19岁,而杨振宁已经73岁。

两人初次见面,只是短暂的寒暄与合影,却在彼此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翁帆记得杨先生温和的语气与儒雅的风度,而杨振宁则称赞她落落大方、聪慧有礼。

多年后,杜致礼去世,杨振宁孤身定居清华园。

在那段最孤独的日子里,翁帆主动写信表达慰问,从一句句问候开始,两人慢慢重建起联系。

随后他们的通信变得频繁,谈学术、聊人生、讲往事……

翁帆逐渐被这位博学温厚的长者吸引,而杨振宁也在她的陪伴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情。

感情悄然萌芽,从敬仰到倾慕,再到两颗心真挚靠近。

2004年两人的婚讯一出,舆论哗然。

54岁的年龄差,被外界质疑是“各取所需”。

可时间给出了答案。

在之后的21年里,他们几乎形影不离,翁帆悉心照料,杨振宁脸上常挂温和笑容。

多次接受采访时杨振宁坦言,翁帆不仅给了自己晚年的陪伴,更让他觉得人生并未因衰老而结束。

而对于翁帆未来的安排,杨振宁也早有准备。

他曾在节目中提到,如果哪天自己走了,希望翁帆可以再婚。

他说,年老的自己不忍心让她孤独到老。

那个瞬间,翁帆红了眼眶,却没反驳。

他们的爱情,从未对外做过多证明。

可正因为平淡生活中的细节,那些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的日子,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他们的感情是真心实意的。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祖籍安徽合肥。

父亲杨武之是清华算学系教授,自小耳濡目染,他也对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少年时便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的他,最终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并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23岁时,杨振宁作为清华公费生赴美深造,拜入物理大师“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门下。

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他在获奖致辞中用中文说: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但在那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他长期定居美国,先后任职于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石溪大学,是全球公认的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尽管身在海外,他始终关心祖国。

1971年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他就主动致信回国探亲,后来还参与推动中美学术交流,是第一批搭桥者。

也是在那个时期,他亲自参与促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设立。

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更是身体力行,在香港筹资支持国内高校建设,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捐出全部积蓄。

1999年,杨振宁正式回到清华任教。

多年来,他每周给大一学生上普通物理课,还参与前沿课题讨论。

尽管已经八旬高龄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只为多培养几个未来的中国物理学家。

有人说,他晚年做的这些事,远远超过他早年那座诺奖的含金量。

而这些事,在舆论翻涌时,总被轻轻略过。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重新挖掘出这座精神宝藏。

那个被忽略的决定,更是让他彻底赢得人心。

其实,杨振宁晚年的争议很多。

有人批评他在国外生活多年,更有人质疑他入美籍后的立场。

可鲜少有人关注他在2015年悄然做出的决定。

那年他93岁。

郑重地放弃了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并转为中科院院士。

很多人问他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

他只说了一句:我的身体里流着父亲的血,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这句话被网友翻出后,大家都为之动容。

有评论写道:这是一个中国人最深情的回归。

翁帆或许也许没想到,这件事竟成了杨振宁百年之后最打动人的记忆点。

其实也不意外。

恢复国籍这件事,对于很多在海外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来说并不容易。

但杨振宁做了。

整个过程没有高调宣传,只在一次小型采访中简短提到。

可正是这种不动声色的坚定,更打动人心。

杨振宁曾说,人生是一个圆,走了一圈,还是回到起点。

他把家安在清华,取名“归根居”,就是最真实的表达。

在那扇窗前,他看过四季更替,也为学生批改作业到深夜。

晚年的他依旧不减热情,把清华当家,把讲台当生命。

如今圆已画满,他回到最初的起点。

而那个用行动完成身份认同的选择,也成了人们对他最温柔的记忆。

写在最后

杨振宁的一生,从不属于一个奖项或一段恋情。

从西南联大的少年,到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从普林斯顿讲坛到清华讲台,他经历了战争、漂泊、辉煌与质疑。

可无论在哪个时期,他始终没变的是那颗中国心。

他用一生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如今,他已走远。

但那句“我为我的中国血统感到骄傲”,还在耳边回响。

希望他在另一方时空里,依旧做着热爱的事业,也不忘故土。

参考资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劈开那座山:她与她的节育环 作者|贺淼指导教师| 张洋编辑|吴筱慧(本文由镜相 X 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合作出品,入选高校激励项目“...
市先科院亮相石化中试技术领域行... 10月15日至17日,2025石油化工中试技术融合发展大会在山东青岛举办。克拉玛依市先进科技联合研究...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北航,... “科技创新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接力长跑,希望在座的后浪们能够接起科技创新的接力棒,让我们的科创事业越来...
“宁可安乐死也不出口给中国”,... 这个月,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长拒绝了一项出口申请——海洋公园Marineland试图将30头白鲸出售给...
澳军机非法侵入西沙领空遭解放军...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据“南部空军”微信公众号消息,南部战区空军新闻发言人李健健大校表...
为什么会选布达佩斯举行俄美领导...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6日说,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双方将在匈牙...
从老工业基地到商业航天新高地的... 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 10月11日,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将“吉星”宽幅02...
7小时高尔夫奏效?“韩对美35... 【文/观察者网 王一】韩国四大财阀掌门人刚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海湖庄园打完高尔夫,韩国总统室政策室长金...
停火9天巴以再起冲突,以军袭击... 停火协议生效仅九天以来,加沙地带一度战火再起。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0月20日,在加沙地带北部加...
青海官方披露:顶风违纪的厅官旦... 10月20日,青海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包括省林业和草原局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