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成网页在近十年内消失,但一张裸照能活到永远
创始人
2025-10-16 17:06:04
0

想象一下:某天早上,你随手在 Google 上搜自己的名字,结果跳出来的第一页,全是你的私密照。

你不是名人,也没有招惹谁,只是把几段情侣之间的私密视频存在加密私有云里。

这不是《黑镜》的剧本,而是一对普通的德国夫妇的真实遭遇。

崩溃之下,他们把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Google 告上法庭,要求彻底清除相关搜索结果。不过,Google 也不是不删,是根本删不干净。

可一直还有人说,“互联网在消失”,大批量旧网站点开即 404,网盘链接和微信图片的期限和凤梨罐头一样,经常过期。

但“素人”的照片,却怎么也删不干净,这难道是薛定谔的互联网?

散是满天星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这对夫妻中的妻子 Laura(化名),她把一些夫妻之间的私密影像保存在私有云,本以为安全可靠,结果某天被不明人士盗取,并上传到各种小网站上,在网上广泛传播。

Laura 正是某天 Google 自己名字后才发现,前排链接都是自己的私密照,甚至连她的身份信息也暴露无疑。

她整个人崩溃了,开始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她声称宛若被“数字强奸”,不得不搬家、换工作,目前已经确诊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但夫妻俩并未坐以待毙,报警、投诉、找律师,甚至请人给相关网站发函,但删除一两个页面根本没用,转眼又有人把相同的内容传到别的角落。

媒体报道称,她在过去约 18 个月内追踪到约 2000 条相关 URL,这些还是找得到的网页,暗网、本地存图、私人群聊都还没有在列。

所以最终,夫妻俩决定找 Google,因为大多数人上网都是靠搜索引擎找到“入口”,她认为,只要 Google 能从搜索结果中彻底清除这些链接,至少普通人就看不到了。

就这样,Laura 在 2025 年 9 月向 Google 提起诉讼,要求彻底清除所有相关网页痕迹,永久确保这些内容不会再出现在搜索结果里。

支持她的是非营利组织 HateAid,他们负担了所有诉讼费用,还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们的裸体不是你的生意(Our nudes are #NotYourBusiness)”的运动,呼吁大家关注图像性暴力,尤其是女性受害者居多的事实。

HateAid 在起诉声明中强调,这不只是个别受害者的维权,而是挑战科技巨头在“图像性侵传播”链条中可能的责任

截至到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中,Google 暂未公开回应。

但这个事件已经点燃了关于数字隐私的讨论,让人不由得想:如果换成你我,会怎么办?难道任何私密的事泄露到互联网上,就再也不回不去了吗

真删不了

这事儿在法律和技术层面都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法律层面,在这个案件中,一个核心争议是:Google 作为搜索引擎,是否负有删除或屏蔽相关网页的义务?

先厘清角色。搜索引擎并不是内容的发布方,它的核心业务是索引。在法律角度,搜索引擎对这些内容并不拥有,也不存储,它只是根据地点导航。

让搜索引擎为所有第三方网站的侵权行为负责,这法律上很难站得住脚。

不过,欧盟的 GDPR 法案赋予公民“被遗忘权”的概念:即个人有权要求搜索引擎在特定条件下,移除自己的敏感信息

2014 年的欧洲法院也有过判例,允许个人申请搜索引擎(Google)移除与自己相关、过时或不当的搜索结果。但这项权利有严格条件:申请人必须提供具体网页;证明信息不再具有公共利益;搜索引擎只需针对特定链接下架。

2016 年,一名意大利女子遭遇类似事件,最终因不堪庞大诉讼费用及众人持续嘲笑而选择自杀|图源:维基百科

中国也有类似的真实判例。2015 年,北京的任甲玉发现,只要在百度输入自己的名字,搜索结果和“相关搜索”里就会出现“陶氏教育任甲玉”等字样,而他早已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任甲玉称,陶氏教育在业内口碑不佳,这些结果让他应聘多家公司都被误会,甚至花钱找“删帖公司”也无济于事。任甲玉多次向百度投诉未果,最终把百度告上法庭。

北京市一中院的判决结果很清楚:百度必须删除并屏蔽任甲玉在诉状中明确指出的侵权链接和相关搜索词,但法院并未要求百度“全网清除”与他名字有关的全部内容。

“任甲玉诉百度”案|图源:北大法律英文网

说白了,就是你举报一个我删一个。如果想“一次性全网删除”没有法律诉诸路径。

而且从技术角度上来讲,搜索引擎也做不到。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决定了“彻底删除”几乎不可能。

搜索引擎的结果来自网络爬虫(Crawler),爬虫每天不停扫描新增网页,所以即便删除了 A 网页,只有有人把同样的文件换个名字、换个服务器重新发布,爬虫仍会再次收录,明天就会有 B、C 链接冒出来。

此外还有缓存问题。搜索引擎自身的网页快照、各地服务器缓存、第三方的存档服务(类似“网站时光机”的网站)都会保留副本。即便原始网站下架,缓存会让它可能在其他节点继续存在。

瞬间回到 2012 年某日的微博首页|图源:网站时光机

何况,网站删得了,大活人删不了。私密影像一旦外泄,就会被无数网友下载、转存、再上传。它可以躲在暗网、BT 种子、加密网盘,甚至社交软件的私密群组。搜索引擎既无法追踪,也无法扫描所有私密渠道。

受害者能做的,只有“不断提交新链接—逐条下架”的马拉松式维权,搜索引擎也做不到让内容“彻底消失”,只能慢慢“降低可见度”

互联网到底有没有记忆?

很多人发现,十几年前的博客链接、旧新闻、论坛帖子,现在点击几乎都是 404。学界还给它一个名字,就叫“Digital Decay”(数字衰变)或“Link Rot”(链接不再)。

这现象已经被正经研究了,根据 2024 年皮尤中心的报告,在 2013 年存在的网页中,大约 38% 在 10 年后(到 2023 年)已无法访问。换句话说,那些曾经能点开的网页,有近四成在十年间消失了。

这个报告还指出: 2022 年、2023 年的“新鲜网页”,消失比例也在持续上升,2023 年的网页中已有约 8% 不再可访问。

SEO 工具 Ahrefs 的研究结果更夸张,在过去 9 年内,他们对对样本网站的链接跟踪里,至少 66.5% 已不能成功访问。

“链接不再”大多都是技术原因,比如服务器关闭、域名过期、平台变迁等等。别说需要持续运营的网站了,微信聊天图片不保存,都会“已过期或被清理”。

谁点开网盘看到这个不难受|图源:百度网盘

可另一边,又有人在为“互联网永远不会忘记”而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悖论的核心在于互联网的设计初衷:它追求冗余和分布式,确保信息不因单点故障丢失。

说大白话就是:信息要尽量多传播,避免网站失联后,内容消失。

结果中性的技术碰到了人性的灰暗面。

普通网站,一旦无人运营或价值下降,自然没人访问、没人更新、没人维护,服务器就可能停掉。

但对于像裸照、八卦、丑闻、情色内容、明星言论等具备“爆点”的“可传播价值”的内容,反而会在第一时间被下载保存,而后再被转发、镜像。

奥运冠军樊振东早期在人人网上的言论被翻出|图源:微博

还有网友特意“挖坟”,用档案工具或旧缓存翻出痕迹。

对于敏感内容,任何平台能做的和 Google 一样,只能降低可见度,而无法彻底清除。

互联网既在消失,又在永生。新内容源源不断,旧故事在慢慢腐朽,这就是它的残酷之美。

这种互联网的两面性,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灾难。

阿根廷有个男人就遇到过:他在自家后院,赤身裸体晒太阳,结果被 Google 街景车无意拍了下来,这个乌龙被 Google 街景爱好者发现后传到网上,邻居开始指指点点,他成了社区里的笑话。

最后他把 Google 告上法庭,二审判他赢了,拿到约 1.25 万美元赔偿,并要求删除那张照片。法院认定,这张“无心之照”侵犯了他的隐私和人格尊严。

这事儿过去十年了,但只要有人想搜,仍旧可以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看到他在自家后院晒太阳时,赤裸的身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西开通高铁宠物托运,首开南宁...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南宁局”)获悉...
原创 中... 积淀不足与奋起直追 中国工业起步晚,尤其是发动机这块儿,早年真是挺憋屈的。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工业底...
王祖贤30年前捐建的祖贤路升级... 今年4月份,王祖贤捐资建设的“祖贤路”启动改造升级的消息引发关注。该条公路由祖籍安徽舒城的王祖贤于3...
商务部答凤凰记者问:继续推进中... 据凤凰卫视报道,10月16日,商务部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凤凰卫视记者倪晓雯提问:近期有报道称,...
凤凰晚报|“玻璃大王”曹德旺卸... 今日人物【79岁“玻璃大王”曹德旺卸任福耀玻璃董事长,正式交棒长子曹晖】在福耀科技大学首次招生并正式...
《宝可梦传说:Z-A》已可在P... 《宝可梦传说:Z-A》即将于10月16日发售,但该作的Switch版本目前已可通过诸如EDEN等模拟...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背后是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的人才支撑...
江苏一高校官宣:本科生不写论文...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关于开展本科生高水平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设计(论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
刘国兴:AI推动科研服务向“四... 央广网广州10月16日消息(记者郑少纯)人工智能正引领着科技服务领域的变革。广州科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
特朗普宣布印度“投降”,接下来... 文/三玄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抛出“重磅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