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玄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抛出“重磅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在通话中向他明确保证,印度将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声称现在是时候让中国采取同样的行动了。美国财长贝森特更是放出威慑信号,85名参议员已准备好授权总统,对仍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征收最高500%的关税。这显然是美国的又一次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为。
特朗普口中的“重大消息”本身就充满疑点,就在他宣称印度“投降”的次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便发布声明,通篇回避“停购俄油” 的承诺真实性,仅强调印度能源政策 “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首要任务”,将 “稳定价格、保障供应” 作为核心目标。
特朗普与莫迪
而且,俄罗斯目前是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占其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且三年半来印度靠着低价进口俄罗斯石油,已经节省超过126亿美元。对印度而言,放弃俄油意味着能源成本飙升与供应安全失控,所谓 “停购承诺” 更像是特朗普的自说自话,连施压的基础都已摇摇欲坠。
即便无视印度的暧昧态度,特朗普想复制“对印施压模式”应对中国,更是找错了对象。10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戳破美方图谋,明确指出“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的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特朗普政府此前以印度进口俄油为由,两度对其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叠加后税率高达 50%,试图用经济胁迫逼其就范。但这套 “胡萝卜加大棒” 对中国完全失效: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美国大豆种植户、能源企业等利益群体强烈反对对华贸易战;另一方面,中国坚决反制非法制裁的立场一以贯之,林剑在回应中明确警告 “若中方正当权益受损,必将坚决反制”。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特朗普的图谋违背了全球能源格局的发展规律。美国将能源贸易政治化,动辄实施 “长臂管辖”,反而加速了非美元结算的进程。中俄能源合作早已摆脱美元依赖,今年8月交易额达57亿欧元,且印度近期也开始以人民币支付俄油货款。当美国把SWIFT结算系统当作制裁工具时,各国必然会寻求替代方案。
特朗普试图将能源问题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本质上是误判了形势。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在乌克兰危机中坚持劝和促谈,从未像美方那样向冲突方提供武器,这种光明磊落的态度赢得国际社会认可。反观美国,一边指责他国进口俄油,一边自己继续从俄罗斯采购铀矿和化肥,双重标准暴露无遗。这种霸权行径不仅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让盟友看清其自私本质,欧盟就明确拒绝跟进对华征收“二级关税”。
其实,美国这种试图通过施压来让其他国家屈服的做法,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难以得逞。而中国,更是不会在这种无理的威胁面前低头。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美国总是想凭借自己的霸权地位,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但时代已经不同了。如今的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不会轻易被美国所左右。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也会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
在国际事务中,合作与共赢才是大势所趋。美国应该认清这一点,放弃那些过时的霸权思维,以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来与其他国家交往。否则,它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