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下,逛完菜市场顺道去趟菌棚,回来洗个澡,突然发现胳膊上冒出来一朵小香菇?听着吓人不?网上有人问种蘑菇的人天天被孢子包围,会不会变成“人体培养基”,身上噼里啪啦长出一朵朵蘑菇。
还有人说国外真出过这种事,肺里都长满了菌丝,说得跟真事儿似的,吓得不少人连炒蘑菇都不敢多夹两筷子。可事实真是这样吗?那些飘在空气里的蘑菇孢子,到底能不能在人的身体上安家落户呢?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至少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人体绝对不会因为接触蘑菇孢子就在皮肤或体内长出蘑菇来。咱们常说的食用菌,比如平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菇,它们的繁殖方式是靠释放微小的孢子进行传播。
这些孢子确实轻,能随风飘好几公里,但它们的目标是腐木、秸秆、土壤这类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有机质,而不是你的胳膊腿儿。人的体温、皮肤酸碱度、免疫系统,哪一条对它们来说都是“死亡禁区”。
孢子要想萌发,得有合适的温度、湿度、养分和基质,而人体表面干燥、有油脂、带弱酸性,再加上每天新陈代谢脱皮,简直就是“不欢迎入住”的明牌告示。
那为啥有人会觉得“可能真能长”呢?这得从几个真实但被误解的案例说起。有一种叫“着色芽生菌病”的慢性皮肤感染,在我国南方尤其是云南、广西等地偶有发生。
它是由某些环境中的真菌引起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结节、肿块,慢慢溃烂,看起来有点像菌丝蔓延。
但这病原体不是我们吃的那些蘑菇种类,而是自然界中极少数具有侵袭能力的丝状真菌,比如裴氏着色真菌或卡氏枝孢霉。
这类真菌原本生活在腐烂植物或土壤里,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免疫低下者更容易感染。即便如此,它们也不会像蘑菇那样“长出子实体”,只是在组织里缓慢扩散,形成炎症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控中心都明确指出,这类感染属于罕见机会性真菌病,与日常食用菌种植毫无关联。
有人担心种蘑菇时吸入太多孢子,会不会在肺里发芽?这其实是个老话题了。职业性过敏性肺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确实在长期接触高浓度有机粉尘的工人中存在,比如农民肺、蘑菇工人的“蘑菇工肺”。
但这并不是孢子在肺里长成了蘑菇,而是大量吸入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的炎症。就像有人对花粉过敏喘不上气一样,这是身体的防御机制太敏感了,不是真有菌丝在肺泡里扎根。
这类疾病的关键在于防护不足和长期暴露,只要通风到位、佩戴合格口罩,完全可以避免。正规蘑菇种植基地都有严格的作业规范,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几十年来也没有任何一例“肺部长蘑菇”的医学记录。
人类和大型真菌在生物进化树上差得远着呢,蘑菇属于真核生物里的真菌界,人是动物界,两者细胞结构、代谢路径完全不同。孢子识别宿主非常精准,它不会把温血动物当成培养基。
科学家做过实验,把双孢菇的孢子直接接种到无菌动物模型皮肤上,哪怕创造高温高湿环境,也从未观察到萌发或定植现象。商业化栽培食用菌的孢子不具备致病性和寄生能力,对公众健康无威胁。
也不是说完全不用防范,对于从事菌类种植的人员,长时间处在高湿、高孢子浓度环境中,确实可能刺激呼吸道或诱发过敏。所以正规农场都会要求工人穿戴防护服、使用N95级别口罩,并保持良好通风。
人身上长蘑菇,纯属以讹传讹,别说现代医学没这病例,翻遍全球权威医学数据库,也找不到任何经同行评议的支持证据。倒是有些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为了制造惊悚效果,编出“寄生真菌控制人类”的桥段,那是艺术加工,千万别当真。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