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其中的“一枢纽”即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十四五”期间,河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都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9月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新国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十四五”以来,河南全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推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29.2万公里,“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加快实现。
对于成效,李新国将其概括为“3个大幅提升”和“3个显著增强”。
3个大幅提升方面,一是网络规模大幅提升。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铁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6810公里、2263公里,分别居全国第7、第8位。内河水运构建淮河、沙颍河两条通江达海通道,全省航道通航里程1825公里。高速公路实现80%以上县通双高速,通车里程达8962公里,年底将突破1万公里 。
二是枢纽能级大幅提升。郑州“四主多辅”铁路客运枢纽格局快速成型,洛阳、南阳、商丘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格局有序构建。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建成投用,安阳机场建成通航,全省形成“1枢纽4支线9通用”机场网络格局。周口港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信阳港淮滨港区开港运营。
三是服务效能大幅提升。米字形高铁覆盖省内所有省辖市、衔接国内主要经济区。郑州机场开通客运航线234条、全货机航线62条,2024年客、货运吞吐量分别达2850万人次、82.5万吨,郑州机场连续多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铁海联运班列年发送量18.9万标箱,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年。运输产品更加丰富多元,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3个显著增强方面,一是战略支撑显著增强。累计建成郑济高铁等34座黄河桥,高速公路省际通道达41个,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增强。郑开同城等交通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郑机等3条城际铁路平均开行间隔压缩至20分钟,城市轨道交通开通线路494公里,都市圈通勤效率大幅提升。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3.4万公里,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坚实。
二是发展动能显著增强。省铁建投集团等4大省级交通投资平台完成重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项目规范实施,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累计建成投运14条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持续为运输服务“增绿续航”。同时,还谋划实施了一批智慧高速公路和安全能力提升项目,交通运输更加智慧安全。
三是引聚能力显著增强。交通枢纽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高铁物流、低空经济等新业态实现快速发展。航空港区以“四港联动”为核心,构建“空陆数海”四位一体开放格局,对全省进出口贡献率达60%以上。周口依托通江达海水运优势,集聚了一批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临港偏好型产业集群,成为枢纽带动产业发展的标杆典范。
“‘十四五’期间,我省综合交通发展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有效提升。”李新国说,下一步将锚定交通强省建设目标,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实施,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