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系统研发带头人董竞成(中)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个人工作室坐诊, 现场为患者讲解系统功能。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摄
“AI医生给我的医疗建议非常有用,以后在线上就能得到‘大专家’全方位的健康建议,未来真的已经来了!”7月12日,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肿瘤病人院外管理随访与心理干预系统”(以下简称“干预系统”)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应用,作为该系统的首位体验者,市民李女士由衷赞叹道。
“干预系统”由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临床、基础)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复旦大学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董竞成及其团队主要研发,是董竞成团队“慢病相对时空”公益医疗项目的首个应用系统。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也参与了研发和应用。
此外,该项目还得到了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的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也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
该系统采用“1+2+N”架构:“1”是指一个“慢病相对时空”健康管理平台,整合了医疗与心理健康服务;“2”是指医生端和患者端,可满足双方需求;“N”是指多场景应用,如诊疗、康复、科研等。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该系统实现了数字医生咨询、智能心理干预和专病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为克拉玛依市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便捷、全面且精准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接近2000万例。在我国,癌症的防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疆专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董再全指出,当前,癌症治疗面临医护人力资源不足、高危人群筛查能力有限、随访体系不完善以及患者心理压力大等挑战。而“干预系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时而生、应需而生的。
董再全解释说,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往往最易被忽视,却对康复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干预系统”在心理支持方面打造了四大特色:一是构建AI智能随访管理平台,实现精准随访和个性化心理干预;二是基于临床指标、生理信号等多模态数据,建立复发风险及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三是整合可穿戴设备与大数据技术,打造智能化健康管理规范体系;四是创新融合“音乐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BT)+正念冥想+太极导引”等多元化非药物干预模式,形成特色心理治疗方案。
“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创新系统,为肿瘤等慢性病患者提供更智能、更精准、更具人文关怀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健康克拉玛依建设注入科技新动能。”董再全说,我市及周边地区的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均可以自愿加入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