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心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进入后半程,展品变商品的速度正在加快。连续八年参展的高通公司以“我们一起 成就人人向前”为主题,在技术装备展区集中呈现了从终端到汽车,从AI到物联网的全生态合作成果。在展台的6G技术展示区,记者了解到高通对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展望。
作为全球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高通早已启动6G研发布局。2025年是6G标准化元年,高通目前正在联合国内外产业合作伙伴携手推动6G的技术标准化进程,预计最早2028年将看到6G预商用终端设备,为技术规模化商用筑牢基础。记者在高通展台了解到,在5G已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当下,6G的研发并非是对现有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源于更核心的产业需求——一方面要通过新技术大幅提升空口的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益,另一方面要针对性改进5G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通信技术实现从“连接”到“智能协同”的质的飞跃。
从高通视角来看,与5G相比,6G的技术探索聚焦于三个维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AI技术的深度赋能。首先是基于AI的设计架构重构,不同于5G沿用3G和4G网络架构、对AI业务支持有限的现状,6G将AI直接纳入系统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而非仅作为辅助工具或自动化手段,从底层设计上实现对AI业务的高效适配。
其次是通过自适应智能实现以性能为驱动的用户体验升级,6G打破了5G静态网络配置参数的局限,利用AI能力让协议各层级网络关键参数实现动态调整,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使用场景及实时条件(如流量负载、用户移动性和干扰水平)实时优化,真正构建起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智能网络。
最后是数字孪生+AI的能力赋能,依托“通感一体”技术,6G网络可精准实时感知、学习并响应环境,并将数据输入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的物理世界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模拟复杂的网络组件和行为。这些模型可以预测网络性能、识别潜在问题并优化资源分配,从而确保用户的可靠连接,实现网络运营的精准预测与主动优化——例如智能关闭低业务量节点的基站以降低功耗,提前分配资源应对潜在故障,为新业务部署提供预判支持,让网络运行更高效、更稳健。
在技术落地层面,6G和AI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设计还带来实际应用的场景与价值。以无线通信核心的信道信息反馈为例:传统方式依赖导频信号测量上报,不仅存在较大额外开销,还难以保证信息准确度;而6G借助AI模型,可在大幅减小开销的同时,实现更高精度的信道信息获取,显著提升传输性能。此外,定位、波束管理等关键环节也能通过AI模型实现精准预测,进一步提高系统能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网络性能。值得注意的是,6G赋能的数字孪生更聚焦网络实际运营需求,例如基站可通过环境感知,自适应关闭无用户方向的波束,在保障通信质量的同时实现绿色节能——这也是高通6G设想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本届进博会虹桥论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演讲时称:“6G是连接云端与边缘的核心技术底座,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更强大的算力连接和更低延迟。”当前,高通正通过“AI加速计划”等生态合作举措,携手中国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大模型企业等伙伴,推动终端侧AI规模化落地。以6G、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也为高通和中国产业伙伴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会。
此次进博会上的6G愿景与应用展示,体现了高通在前沿通信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随着6G标准的逐步完善,这些愿景有望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从5G到6G,从个人智能终端到工业物联网,从数字座舱到智能驾驶,高通正以技术创新为桥,与中国生态伙伴共同铺就产业协同之路。而进博会这一开放合作的平台,也将继续为高通与中国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合作提供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