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1月9日电 (记者郭维瑾)当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指着屏幕上璀璨的星系图像,动情地说出“地球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宇宙中一场历时45.6亿年、极其偶然和珍贵的化学反应的结果”时,台下学子们正凝神静听,眼中闪烁起对科学探索的向往。
近日,一场名为“科学大咖 科普筑梦”的院士报告会在天津市新华中学举行,该活动由天津市科技局主办,天津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新华中学等单位承办,并面向全市中小学同步直播。
报告厅内,热潮涌动,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化学家、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刘丛强,自地球亿万年演化的历史长卷讲起,谈到当下气候变化的关键节点,再展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为在场400余名师生带来题为《全球变化与人类未来》的科普报告。
“科学大咖 科普筑梦”刘丛强院士报告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郭维瑾摄
“在这堂科学课上,没有深奥难懂的术语,院士将‘全球变化与人类未来’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与比喻,让我对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名学生在听完报告后兴奋地说,“这不仅是一场科普报告,更是一个接触大学专业内涵、了解学科发展前景的宝贵机会。”
还有许多学生表示,院士的科研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学业规划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还应结合国家战略需求。
报告会期间,刘丛强院士还与新华中学地理组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指导中学阶段地理教学。
作为天津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新华中学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依托“两中心”专业指导与“两讲坛”课程融合,实施“卓越计划启航项目”,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此次院士报告会,正是学校“创新人才素养培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与科学家的对话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还能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新华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邀请院士级别的科学家走进中学课堂,是推动高中与高校贯通培养的重要举措,把高端学术资源与基础教育有序衔接,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