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与杨振宁生活在一个时代,既是幸运,也是悲哀
创始人
2025-10-20 18:02:11
0

作为肉体和身处俗务的杨振宁先生是幸福的,他获得了一般人花费十代人都达不到的荣华富贵,名满天下;但作为精神的杨振宁先生,却独处珠峰之巅,张嘴说话,无人回应,孤寂恐怖,而寒气逼人。

撰文丨任大刚

2025年度的诺贝尔奖刚刚颁发完毕,1957年度的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即驾鹤西游,享年103岁。

我在朋友圈写了几句:

著名人物一旦过了100岁,经历的事情太多,会不自觉地成为矛盾复合体,就很难评价了,所幸杨先生是立得住且难得活明白了的人。如果将来人能活到150岁,很多人一会像某些报纸的合订本一样不能翻阅。“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没有比白老师更明白这个道理的了。

这几句话得到了一些赞同。不过还有些话,想继续说一说。

01

杨振宁的哲学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physics”并非来自《永乐大典》,中国学者一开始取《大学》所列之“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两词,将它译为“格物致知”之学,简称“格致”,后来才译为“物理学”。

metaphysics字面上是“物理学之后”,更多时候翻译成“形而上学”,这是个最基础的哲学概念,有时候就直接等同于哲学本身: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哲学。

用“形而上学”翻译“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是19世纪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1855—1944年)发现《易经·系辞上》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句,遂径而取之。物理学是研究具体“器物”,乃“形而下”的学问,即“形而下学”;那么研究“器物”背后有什么作为支撑的学问,就应该叫“形而上学”,是本体之学。

但很可惜,形而上学是个被严重污名化的概念,说你这个人思想上“形而上学”,基本上就是“僵化”“保守”“片面”“冬烘”“固执”等等坏名词的客气表述。而掌握了“辩证法”,就等同于掌握了真理。

物理学是“器学”,形而上学或哲学是“道学”、“玄学”。“道”“器”两者,井水是否犯河水,尚且两说,形而上学因其处于“上”的位置,物理学在它面前,常显卑下。

但这毕竟是19世纪及其之前的经典物理学时代的老掌故。进入20世纪,当量子物理学横空出世,传统的形而上学之道,已经“驾驭”不住物理学之器的新发展,显而易见地式微。传统哲学的领域,被物理学啃掉一大块。

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广泛运用数学公式,严密论证构建出一个精确而全新的世界观。它的魅力,要远远大于传统形而上学那些运用大量模糊语言构建的世界观,且更有可信度。

在过去年代,世界观由神学和哲学提供,稍显可爱。近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观的底层架构,由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提供。要“可信”还是要“可爱”,遂起争端。

但不管如何争论,历史的长河中,能够为人类提供世界观图景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

我看网上有人把杨振宁视为与牛顿、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我无法精准评价杨振宁先生的工作。但如果从提供新的世界观角度看,他和古往今来的一切杰出思想家一样,与爱因斯坦等人一起,描绘出一副迥然不同于以往,且逻辑严密可信的图景,并成为今天人类认知世界的指南。就此,我觉得他至少能够跻身当代世界思想家前列。

当然,科学在世界观构建中的显赫地位,不可避免地出现科学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碾压,带来现代性的困境。一系列的世界悖论,不是杨振宁先生一个思想家的问题。

02

杨振宁与“三不朽”

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能够理解杨振宁先生这个水准的物理研究,十万人中恐怕没有一个。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百年,能够理解的人也是极少数。

那么杨振宁先生们的意义在哪里?

作为科学家的他们,其存在的意义很好理解。他们的科学理论,或早或迟,最终会转变为技术,深刻影响,乃至彻底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作为建构世界观的“先知”型思想家,一生不为世人所理解,十分正常。

耶稣在世的时候,是个被驱逐的对象,最终还被钉在十字架上;释迦摩尼也不被世人所理解;老子最终走流沙,不知所终;孔子一生都在恓恓惶惶中度过,有时候还差点丢掉性命。神学或伦理时代的“先知”型思想家,并不专属于他们的肉身所处的时代,几乎必定要遭遇这些厄难。他们生前身后最终以德性、知识或神迹征服了世界。他们被视为“圣人”。

《左传》把“立德、立功、立言”视为“三不朽”,能够做到,就“死而不亡”。孔子虽不谈生死,但纵观孔子一生,很好地贯彻着“三不朽”的追求。

而芸芸众生很难在德性上有超越性表现;养家糊口已经竭尽全力,谈何“立功”?著书立说还要不断传下去——“立言”何其难?所以,芸芸众生死了也就死了,很快被人遗忘,“速朽”而不会“不朽”。

稍可出众的,要么是真正的道德典范,而非伪君子;要么著作等身,而非欺世盗名;要么建功立业,而非祸国殃民。个别人能够在三者中的某一两点上有所建树,已经很了不起了。

先知是三者都很出色的人。德性是古代先知影响苍生的第一号令,他向世人长久地树立为人处事的规范;所谓“立功”,就是建立有益于人类的功勋,被世人长久铭记;先知需要“传道”,这需要言说,所以需要“立言”,他的肉体不在了,但人们在用他的语言说话,用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想做到“三不朽”,但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克服多少人性的弱点?又有多少人弄巧成拙,徒增笑料?

今天,传统道德律令的法律化趋势十分明显,普通人不再需要向先知学习如何从野蛮蒙昧到文明开化,因而作为先知的科学家,其德性的权重显著降低,人们更在意他们“立功”和“立言”上的成就。

杨振宁也不例外,他虽然陷入一些人际和社会认知方面的非议,但是人们似乎并无太多苛责,对他的顶礼膜拜,主要在他的“立功”和“立言”上。

03

如何跟杨振宁相处在一个时代?

我们普通人跟杨振宁共处一个时代,既是幸运,也是悲哀。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亲眼目睹一个无可估量的新世界观在诞生和丰富之中;悲哀的是,我们并不清楚这个新世界观是怎样一幅图画,只能做看客,甚至完全看不懂。

作为肉体和身处俗务的杨振宁先生是幸福的,他获得了一般人花费十代人都达不到的荣华富贵,名满天下;但作为精神的杨振宁先生,却独处珠峰之巅,张嘴说话,无人回应,孤寂恐怖,而寒气逼人。

他处在那个精神高地,拓展自己的认知格局和思想高度的同时,也在为人类划定新的知识边疆——从精英主义的角度说,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哪一次革命性的范式转换,不是由这类知识英雄完成的?他们是1,我们是后面的一长串0。

这样的话多么不合时宜。在民粹主义泛滥成灾的今天,不讲一讲这些人的各种糗事,简直是政治不正确。少有人乐见这些人取得巨大成就,上世纪末那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人们已经完全不能容忍远高于平均线的那些人存在。偶像已经不在黄昏,而是化为齑粉。当然,一大票伪精英剽窃大位,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似乎都带着某种使命。一些人只是为了延续物种基因;一些人莫名而来莫名而去;一些人的到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知识的,亦或是其他。这似乎是一种宿命,抗争似乎有用,但谁能确保回弹有多大力度呢?

杨振宁先生走了,下一个杨振宁什么时候出现?谁也说不清楚。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悄悄“豁免”?特朗普政府在11... 特朗普政府正在悄悄调整其标志性的关税政策。据新华社此前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9月9日宣布,将审议特朗...
共青团中央多个直属单位主要负责...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9月以来,共青团中央下辖的多个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调整。最新一例来自中国光华科技基...
甲骨文推出全球最大AI超算,作... 新智元报道 编辑:艾伦 【新智元导读】甲骨文于上周发布全球最大云端AI超级计算机「OCI Zett...
抗争40余年,伊朗女性仍不能合... ◆穿戴头巾的伊朗女性。文/亦凡编辑/漆菲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成员穆罕默德·礼萨·巴霍纳尔的几句话,...
“14岁自闭症少年坠楼后病危”... 10月20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坠楼的河南济源14岁自闭症少年的母亲刘...
【双甲之庆 百廿附小】在第一个... 二十二载星辰流转,初心如炬照亮苍穹。2025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二十二周年的纪...
黄石成立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和... 10月18日,黄石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暨2025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现场,黄...
凤凰晚报|90岁总统呐喊“让我... 今日人物【血与火中,90岁总统呐喊“让我们像其他民族一样生活!】今年90岁的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
“用流浪汉骗老公”全网爆火,网... 近日,用AI制作“流浪汉闯入家中”图片来整蛊家人的帖子,在社交平台走红。有人将流浪汉的AI图片发送给...
手机厂商密集发新品,AI更强了...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每周,“合规周报”会盘点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