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从众多物理学家和学界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杨振宁在物理界的地位极其崇高:
比肩物理学界顶尖大师:有观点认为杨振宁是可比肩牛顿、麦克斯韦与爱因斯坦的理论物理学大师。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物理学黄金时代的落幕,也显示出他在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地位。
20世纪物理学卓越设计师:曾与他共事多年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 。
20世纪物理学里程碑人物: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曾说,20世纪物理学有三个里程碑,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三就是杨振宁的规范场。
“物理学全才”:美国物理学界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杨振宁取得了多项卓越成就,比如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提出的“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杨 - 巴克斯特方程”等,这些成就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虽然没有确切的排名,但他无疑是物理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涵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机构建设和文化自信等领域,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增强民族科学自信。
科学研究: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以及与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不仅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还推动了数学与物理的深度交叉,这些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
人才培养:杨振宁通过成立“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学者赴美进修,在清华大学任教并亲自授课,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
学术交流:他在1971年首访新中国,带动了大批华裔学者回国交流,促进了中美科技合作项目的开展,推动了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科研机构建设:杨振宁推动创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担任荣誉主任,并筹资引进顶尖学者,还参与建设了60多所物理实验室。
文化自信:他的成就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增强了民族科学自信,成为中国科学界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