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值驾驭技术——主流媒体AIGC报道路径解析
创始人
2025-10-15 05:02:17
0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新闻传媒发展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成为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1]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闻战线提出的重要改革命题。梳理近年来主流媒体的人工智能报道,笔者以为,面向加速迭代演进的新技术,主流媒体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力军,必须在技术大潮中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守传播主流舆论、弘扬主流价值的关键使命,真正做到以价值驾驭技术,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新闻传播的目标。

把稳主入口

AIGC擅长批量生产、展现视觉奇观,但往往思想性和新闻性不够。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创新而忽视了内容本质,就会舍本逐末,背离了公众对于主流媒体的期待。

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探索AIGC报道中,以总书记报道为代表的重大时政题材,是主流媒体实践的重中之重。

□ 大学生所画的烈士黑白素描像,由AI复原为彩色。图为《这群美术生画出了思念的样子》报道截图拼版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宣传与阐释,主流媒体开设了一批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名栏目,并不断探索新话风、新表达,如以重温总书记金句为主的新华社《学习新语》栏目。在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期间,新华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出《学习新语》春节系列一组8篇报道,通过长图、视频、SVG动图、AIGC海报等多种形式创意表达年俗文化。如2025年正月初六正逢立春,《学习新语·春节|“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将总书记引用过的有关春天的诗文,用AIGC生成剪纸窗花,读者点击即能互动“贴窗花”,以轻量化、趣味性的表达,有效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获全网置顶。

□ 《这是我们的梦想》报道截图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的重点群体,新华社在202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推出AIGC报道《这是我们的梦想》。由于报道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报道团队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与殷切嘱托时,也在思考如何让报道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少年感”。记者通过走近少年群体聆听他们的所思所想,观其所为,再以孩子们的采访叙述为蓝本,利用AIGC文生图,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梦想具象为一张张美图,巧妙地将重大主题报道变得更柔软、更易于传播。

以思想引领创作,以价值驾驭技术。主流媒体不能靠博眼球赚流量,不能只看流量数据不看实际效果,而要通过报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新华社以AIGC技术赋能重大时政报道,推出的《AI带你穿梭中国改革开放新地标》,便是思想先行的范例。报道团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提炼每个地标背后独特的气质,如前海的创新、横琴的合作、海南的共赢、浦东的引领、雄安的生长,为绚丽多彩的画面支撑起一个个有深度与温度的故事,形成浑然一体的叙事。报道登上多个头部平台的热榜热搜,被全网置顶,入选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被业界评价为“体现了新华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闻实践的引领力”。

随着我国科技硬实力不断攀升,新华社记者在探索科技题材的AI报道时,同样坚持在思想引领的基础上扎根科研一线,做专业领域的行家,再做熟悉各类新技术的杂家,为选题寻找到最适合呈现的技术。2023年底,新华社播发的年终报道《跟着AI重走2023中国科技之旅》,正是基于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当年科技、工程领域的重大成就,联合中科大等专业力量,确定多项代表性成果,并用AIGC生成奇幻场景,如瑰丽星云下的中国天眼、乘风破浪的国产大邮轮、人类漫步火星之上等,再将静态图片活化,并以AI生成语音,进一步增强科幻现实感,打造电影级的年终盘点报道。该报道微博热搜在榜时间超过12小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账号评论转发。外交部相关部门在其官方海媒账号上推荐展示英文版视频。

提高生产力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2024年以中、英、法三种语言面向全球新闻媒体机构开展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094份,同时广泛调研全球各大主流媒体、科技公司与科研院所。基于调研数据及访谈结果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新闻媒体整体上(66.0%)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行业的影响持积极态度,多数媒体(67.6%)已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超半数媒体(51.2%)已开始应用人工智能。媒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期待主要聚焦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74.6%)与生产效率(74.4%)等[2]。

实践表明,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视频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主流媒体内容生产效率。如新华社“采编助手”上线视频智能剪辑等多种工具,具备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图片风格转换等多项功能。202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之际,新华社推出的《学习新语》栏目报道《“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基于前期学习梳理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中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加上AIGC的高效助力,很快形成“融合总书记金句+精美AI海报”的融合报道。

传媒生产力的跃升在科普类、公益类视频报道中体现尤为明显。这两类视频对画面精准度要求较为灵活,制作技术难度也相对低,主流媒体借力AIGC技术采制了大量作品,有的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栏目。如新华社推出的《AI科普》栏目,使用AIGC生成动态海报和短视频,根据每期科普内容大胆探索各种风格,目前已发稿约20条。其中,近期结合夏季防汛热点采制的《暴雨来袭如何应对?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高温来了!这些防护知识要知道》等服务类新闻,利用AIGC生成了接近实景的“真人”视频,取得了很好的呈现和传播效果。

对于一些传统的主题性报道来说,随着技术进步,增加历史纵深感的创意更容易实现。畎亩法、坎儿井、四水归堂……2024年“世界水日”,新华社推出的《从古至今话节水》,通过AIGC生成的古人节水图片与新时代图片拼版,鲜明呈现国人从古至今的节水智慧和当今节水新举措新成效。巴黎奥运会期间,新华社推出《古今同场AI奥运》栏目,通过《礼射VS射箭》《抢花炮VS橄榄球》《赛龙舟VS皮划艇》等报道,以AIGC创意海报与生动文案呈现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和奥运项目的巧妙连接点,展现不同背景下体育文化的融合,成为央媒AI技术赋能巴黎奥运报道亮点。

对于此前主要依靠专业设计人才完成的海报作品,AIGC正发挥部分替代效应。普通记者通过大模型工具的辅助,无需专门学习PS等图片处理工具,只需简单编辑、拖拽即可完成一张张基础款甚至高质量海报,有效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尤其是对于以秒竞争的社交媒体舆论场,AIGC可助力好策划率先抵达舆论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大卖时,新华社微博值班编辑在AI工具辅助下,短短10分钟便制作完成《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动画票房登顶海报,在全网率先推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话题阅读量6.7亿,让好创意好作品第一时间抵达用户。不仅是海报制作,如今多语种翻译也广泛运用于主流媒体发稿,助力向全世界更好传递中国声音。

突破想象力

自2022年11月ChatGPT以全新的思维范式引发世人瞩目以来,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工具包越来越多,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场景,帮助新闻报道实现创意主题和表现手段的跃升。

那些我们回不去的时光,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回到过去”。曾经需要耗时耗钱来3D建模完成的工作,如今使用AI技术就能把创意落地。今年初,新华社开设新栏目《时光相册·“唤醒”旧时光》,正是依托丰富的历史照片资源,借助最新的AI技术,让旧时光“动”起来,“唤醒”生动的回忆。截至2025年6月底,已播发《老照片里的春游:原来爸妈也曾是追风少年!》《几代人的高考记忆 青春岁月里的难忘时刻》等7条稿件,让公众在穿越时光中感知时代变迁。

□ 《AI带你穿梭中国改革开放新地标》报道海报

这种让老照片“动起来”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缅怀革命烈士主题报道中,往往能对报道影响力产生乘法效应。2024年清明节,新华社推出的创意视频《这群美术生画出了思念的样子》,讲述一群“00后”大学生持续多年为烈士画像的故事,这些烈士生前没有照片,年轻学子们依据烈属描述或参照烈属提供的照片绘制成黑白色的素描画像。基于扎实的跟访,视频成品十分感人。为给片子再加分,同时又不喧宾夺主影响正片叙事,报道团队在片子结尾增加了“彩蛋”,通过AI技术将烈士的素描画像复原为彩色照片,配上烈士信息等,一张张播放,让烈士之名有了更具象的影像。报道一发出即引发巨大反响,收获至少5个微信公众号10万+,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公众号阅读量均超100万,B站播放量超80万,上榜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首期《我的代表作》。

那些我们尚未抵达的时间,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一探未来”。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者产业初期,未来能发展成熟。在2025年开年报道中,新华社推出报道《AI同屏|未来产业新地标“打卡”2025》,其创意正是借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想象力”,基于对量子大街、夸父装置等未来产业新地标的蹲点调研,通过“地标实景图+AI畅想图”同屏对比手法“预见未来”,无缝连接虚拟与现实,一经推出即全网置顶。

那些我们到不了的空间,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复刻现实”。巴黎奥运会前,新华社后方编辑创意推出报道《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个月,这个圣火传递很特别》,利用AIGC技术创造一场特殊的圣火传递,让塞纳河、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巴黎地标,《巴黎圣母院》《海底两万里》《高卢英雄传》《三个火枪手》等艺术作品,以及苏菲·玛索、姆巴佩等文体界名人所代表的法兰西“符号”汇聚成一席流动的盛宴。这部自带法兰西浪漫气质的视频成功入围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华社推出公益短片《AI视频:再见“消失的朋友”》,同样利用AIGC技术,在专业人士协助下,复原了白鱀豚、大海牛、渡渡鸟等9种已灭绝物种的动态影像,让它们在数字世界重生,以电影级的精美画面加上物种灭绝日期、原因等信息,敲响生态警示钟。

□ 《巴黎奥运会倒计时1个月,这个圣火传递很特别》报道截图

今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又迎来新技术进步,生成的场景、人物更加逼真,也由此催生诸多新“玩法”,一些自媒体开始探索生成“穿越时空的Vlog”,如以现代人身份穿越到某一个历史战争场景进行体验式报道,或者以战争年代革命烈士身份穿越到新时代,带来更大的想象与创意空间。而这一切,或许只是开始。有学者认为,未来伴随VR、AR、5G技术的迭代与普及,多模态叙事革命将实现用户“亲临”现场,甚至推动“新闻即体验”的范式重塑。但无论技术如何跃迁,在算法的星辰大海中,人的温度与思想,永远是照亮新闻之路的灯塔。(作者系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辑)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5年第9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于东来透露胖东来“家底” 10月14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个人账号上分享了其在2025中国超市调改大会上的演讲内容。于东来表...
企业在院校设奖学金,不能简单地... 据媒体报道,腾讯全面启动青云奖学金,该项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针对中国大陆及港...
数千人游行示威!意大利队对阵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路透社报道,在意大利队对阵以色列队的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当地时间14日开...
日本队被中国逆转后集体“凝固”... 日本队被中国逆转后集体“凝固”  【日本队被中国逆转后集体“凝固”】10月15日,在亚锦赛团体赛男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产估值被拉... 当地时间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中指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
原创 载... 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会展中,无人机、飞行汽车、轻...
大连万达商管集团被冻结5000... 【大河财立方消息】 10月15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
闪电快讯|科大讯飞同传大模型再... 10月14日,科大讯飞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行“对话世界,沟通无限——AI同传技术升级暨翻译耳机新品发布...
法国总理:将暂停马克龙养老金改... 【文/观察者网 林琛力】据《南华早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4日,法国总理勒科尔尼表示,政府将暂停作...
国台办回应赖清德声称打造所谓“... 10月15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赖清德在所谓“双十”讲话中声称,将打造所谓“台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