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政知君注意到,国庆假期第一天,多位省级党委书记外出调研,民生工作、文旅消费、安全生产等,是其中的重要关键词。
第一,民生。
民以食为天。“米袋子”“菜篮子”“肉铺子”“果盘子”,件件关乎民生冷暖,样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构成了百姓餐桌消费不可或缺的“基本盘”。在今年国庆假期,各地全力加强市场保供,不仅货品丰富、供给充足,更积极对接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节日消费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长假。
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福祉的基本保障,也是节日期间各级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各地持续开展专项检查,压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确保广大群众不仅“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10月1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伟中前往美通批发市场。他走进食全食美超市,详细询问商品产地、存储、价格、运销等情况。他提到,要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严格源头追溯、严把质量关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我们内蒙古农牧业资源富集,要支持和引导相关企业聚焦‘有特色、高品质’目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有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同一天,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前往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这里承担了湖南全省80%和长沙市90%的蔬菜供给,已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
沈晓明指出,要扎实做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研究利用冗余运力降低物流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民生关切,不止于餐桌。一方婚姻登记的“小窗口”,同样映照出民生服务的“大情怀”。国庆当天,海南多市县民政部门积极响应群众需求,为希望在这一特殊日子喜结连理的新人提供结婚登记服务,与国同庆。
当日,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前往琼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他走进结婚登记处、婚姻宣誓厅,与新人亲切交流并送上诚挚祝福,要求民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第二,文旅消费。
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逐渐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业兴、百业旺”。旅游是最终消费、综合消费,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旅游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假期较长,群众出行意愿强。数据显示,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10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30万人次,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409列,全国铁路客运仍处于高位运行,折射出假日消费市场的澎湃活力。
哪些目的地最受欢迎?今年假期的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更明显,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西安、长沙、广州、武汉等都是国内最热门的假期出游城市。
10月1日,在南京城墙台城段,众多游客来此游览打卡。当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政府党组书记刘小涛登上城墙,走进文创商店、美食市集,与市民游客交流。临近中午,夫子庙游人如织。信长星、刘小涛沿贡院街察看,要求有关方面精准把握客流变化趋势,完善管理和服务措施,切实做好高峰时段的分流、疏导工作,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同一天,在湖北,刚刚开业的武汉滨江天街商业综合体内,顾客络绎不绝。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走进“楚国礼物”文创店、“庐月又”城市书院等商铺,和商户亲切交流、了解经营状况。
王忠林强调,国庆、中秋是重要的消费节点,要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以扩大优质供给为切入点,持续打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要优化消费环境,常态开展商品质量监测排查,严厉打击宰客欺客、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