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 9 月 30 日电 历时三日的 CES Asia 2025 北京展已于 6 月圆满落幕。这场以技术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特色的科技盛会,打破传统展会 “展品陈列” 模式,通过场景化构建、互动式参与与前瞻性对话,让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者直观触摸未来科技形态,更以创新体验范式重新定义了科技展会的核心价值。展会同期释放的产业活力持续发酵,意向转化周期较往届缩短 40%,彰显沉浸式体验对技术落地的加速作用。
场景化沉浸:从 “观看科技” 到 “走进未来”
本届展会以 “可感知、可参与” 为核心设计理念,打造三大沉浸式体验集群,覆盖智慧生活、绿色发展与前沿医疗等关键领域。“智慧能源社区” 体验区构建全链条绿色生活场景,参展者通过智能终端实时监测太阳能板发电量与家庭用电损耗,亲身体验储能电池在电价波动时的自动充放电调度,让 “零碳生活” 从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该区域展示的光伏储能协同技术已通过展会对接,进入北京经开区 3 个社区的改造试点。
“未来医疗实验室” 借助 VR 技术还原 5G+AI 远程手术场景,参展者可模拟操作机械臂完成精准缝合,直观感受远程医疗如何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下沉。而在低空经济互动区,工程师现场调试飞行器避障算法,参展者可提出功能优化建议,其中 3 项关于城市物流适配的建议已被企业纳入产品迭代计划,实现 “参与式创新” 的体验价值提升。据统计,沉浸式体验区日均接待专业观众超 3000 人次,技术问询转化率达 65%,远超传统展区水平。
互动式创新:构建 “开发者 - 参与者” 价值闭环
展会创新性设立 “创新者工作坊” 系列活动,搭建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直接对话桥梁。在 AI 多模态交互工作坊,参展者可与高校科研团队共同测试语音 - 视觉融合交互原型,针对智能终端操作逻辑提出优化方案;量子传感技术体验区开设 “原理科普 + 实操演示” 环节,通过简化版实验装置让非专业观众理解微观探测技术的应用逻辑。这种 “开发者直面需求、参与者共创创新” 的模式,推动 8 项技术原型完成需求迭代,其中 2 项快速进入试产筹备阶段。
前沿论坛与沉浸式体验深度联动形成特色闭环。“AI 安全与治理论坛” 结束后,参会者可立即在隔壁体验区测试终端 AI 本地化运行系统,直观验证论坛提出的 “安全与效率平衡” 技术路径。这种 “理论 + 实践” 的体验设计,使专业观众技术认知深度提升 50%,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遗产延续:2026 年展会预售启动,锚定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作为沉浸式体验价值的延续与升级,组委会今日正式启动 CES Asia 2026 北京展展位预售,同步公布以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为核心的战略定位与九大核心展区规划。九大展区在往届基础上实现技术维度与产业场景双重扩容,包括 “通用 AI 技术前沿馆”“尖端半导体创新展区”“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馆”“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区”“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馆”“AI 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区”“智慧医疗与健康科技馆”“量子计算与前沿科技区” 及 “亚洲创新孵化专区”,全面覆盖从基础科研到民生应用的全链条创新需求。
据主办方介绍,2026 年展会将进一步强化 “中国创新枢纽 + 全球竞技平台” 属性,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庞大市场基数,吸引国际展商占比提升至 25%,同时升级沉浸式体验设计,新增 “全球科技首发互动舞台”,让参展者第一时间参与前沿技术的落地测试。目前首批预售展位已吸引英伟达、华为等 20 余家企业签约,预计专业观众规模将突破 2 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