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eekWays(同 V),转载请注明出处
互联网20年,最先掉队的竟然是百度!
随着社交媒体的爆火,大众的搜索习惯也已悄然发生改变,到处都是广告的百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抛弃。相反,小红书、头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凭借良好的品牌和体验,快速取代传统网络搜索引擎,成为新的大众搜索入口。
图:GeekWays制作
这种改变,既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必然。搜索竞价排名慢慢成为历史,更加“润物无声”的软广告慢慢成为主流。小红书种草风靡一时!
然而,与正向种草一样火爆的,是专业反向测评!很多团队为了商业利益,批量发布避雷帖,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发布不实评价。网络上的信息,本来就真假难辨别,这些避雷帖的杀伤力自然也不容小觑。
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中,小红书的避雷帖最为常见,影响力也最大。打开小红书,随便一刷,避雷帖随处可见。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用户的真实评价,而是专业差评团队做的“反向测评”。很多企业不胜其烦。
不得不说,有些避雷帖写得还是非常专业的,但也有一些,完全是子虚乌有,毫无事实依据,全是作者主观想法的堆砌。但就是这种粗糙的避雷帖,也会给品牌造成极大的伤害。
比如,有博主说要避雷某家餐厅,理由仅仅是服务员上菜速度慢了一点。然后添油加醋,用夸张的手法说这家店服务差、菜品不好等。虽然这种避雷帖毫无专业性可言,但对于看到这个帖子的用户来说,一定会“宁可信其有”,毕竟换一家店的成本非常低,没必要冒险。
再比如,有些避雷帖完全是情绪发泄,博主会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或其它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就给商家差评,以避雷帖的形式发泄情绪。要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这种避雷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家的声誉。
所以,我们在呼吁平台净化内容环境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避免被“反向测评”中伤。一旦发现有恶意避雷帖出现,要马上响应,将负面影响扼杀在萌芽状态。
图:GeekWays制作
那么,当我们自己遇到反向测评和恶意抹黑帖时,该怎么办呢?根据我们20多年的舆情处理经验,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向平台投诉
几乎所有平台都有投诉机制,那些一眼假的“避雷帖”,可以直接通过官方平台投诉下架。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速度快、成本低。但随着平台的壮大,投诉成功率在加速下降。平台内容太多了,很多投诉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反应的。
第二:利用法律武器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一旦确定自己被“恶意测评”,一定要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必要时给对方发律师函。一封律师函,基本上可以解决80%以上的问题。但如果对方的号没有实名认证,律师函就失去威慑力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成功率高,但成本也更高、速度也慢。
第三:逆向SEO沉帖
技术,永远是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从门户网站时代开始,就有了SEO和逆向SEO技术,平台在变,算法在变,技术在变,但效果一直没变。即:通过技术手段,调整帖子搜索排名。逆向SEO可以在30分钟内就将相关笔记下沉到100名以后,甚至完全沉底。
这种方法好处是成功率高、速度快、成本低,难点在于能否找到最新的技术。不同团队,不同技术,效果天差地别。更要命的是,你一旦选择了不好的技术,笔记被平台标记,成为“二手单”,再换成最好的技术,成功率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在逆向SEO领域也是万古不变的“黄金法则”。过去20年,我们研习了各种技术路线,无论是笔记,还是评论,都可以做到秒下。
后续,我会在这个频道,持续分享这方面的干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收藏,一键三连,防止用到时候找不见。
另外,作为用户,我们在看到避雷帖的时候,也要保持理性,不要盲从。尤其是对于那些言辞过于偏激、没有具体事实支撑的避雷帖,更要要审慎看待,千万不要轻意被带偏了节奏。(文/GeekWays,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