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家智能体成医疗新突破,用户、医生、企业都玩起新花样
创始人
2025-09-23 18:01:21
0

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在城市大医院还是小县城卫生所,只要一有体检报告看不明白,越来越多人第一时间会拿起手机问问AI。以前得挂号排队的事儿,现在一键问诊就变成家常便饭。大家把这个当“医生分身”专家智能体,医疗圈子一下子热闹起来。这不光让普通人享受到好医生的智慧,还把本来紧俏的医生资源给拉平了一些。

数字技术冲击了传统看病方式,更是搅热了AI医疗企业的赛道。过去那些担心看病难、看病贵的人,眼下发现自己跟大医院名医见了一面,虽不是真人,专业度还真没打折。

这层新花样背后,是互联网医院和本地大医院一起下场,谁都想先抢个头彩。市场规模不断变大,头部企业一个比一个上心。

放眼过去,几乎每个月都冒出新产品,大家抢着拼算法,拼模型,力争让自家专家智能体更懂行。

而对用户来说,体验不可谓不新鲜。从问诊分流,到找专家再到多学科会诊,这一通流程变得比不少线下医院还严谨。病人描述不清楚时,AI会替忙“翻译”,好让专家更快上手。

有些时候,AI还能帮专家规避思维定式,不会只停在某一个答案里打转。同样,边远地方的小医院,也能借着专家智能体,把大专家的做法学明白。

患者出院后,AI还能贴心问候,提醒随访,让健康管理服务跟以前有天壤之别。

说到这,有些风险就躲不开了。比如大数据模型不是万无一失,有时候会搞错,还不见得一眼能查出来,万一误诊怎么办?

而且好多AI的推理步骤让人看不明白,医生签字背书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许多。毕竟只要出点差池,还是医生和医院要兜底。

这些顾虑让一部分医生参与意愿没那么高,宁可慢点,也不冒险。有业内专家直说,让数据和推理过程更透明,关键环节揭开盖头,能追溯、有标准才是真的靠谱。

在技术细节上,各大公司下了不少功夫。不是一味堆数据,而是更看重规则库和专家经验的积累。

训练初期,先学清楚医学生常识,然后再点对点学专家那一套独家方法,活像老师带学生那样天天练。等到真正上线,专业团队和AI才敢共同扛起责任,每一条建议都得经得起推敲。

当然专家不是全能,无论技术多牛,专科医生的精力和注意力注定有限。即便政策允许专家“多点执业”,可一天之内能签多少病例,最后还是有数的。

还有一些多模态输入,比如各种图片、化验单,AI一时还拿捏不准,每到这个关口,就得专家亲自查查,防止差错。

监管层面也逐渐重视,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订标准,不是所有技术能说上线就上线的。

这种严格也正好提醒行业,创新可以放手去做,可不能忽视底线。只有保障医疗安全,老百姓才会真正把AI当作医生信得过的伙伴。

说到底,这种数字医疗新模式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边远地区的诊疗也不再被局限。

一方面有了便捷,另一方面又有不少新挑战。技术还在进步,监管也在完善。未来怎么走,不会轻松收官,但可以肯定的是,专家智能体已经在中国医疗这条路上,成了搅局者和推动者。

谁能把安全做到位,把责任守紧,最终把这“分身”变成助力,而不是负担,就能引领医患关系进入新阶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线公路人 | 全力防御台风“... 今年第18号超强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为应对可能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福清中心迅速行动,严格执行汛前...
买Arm笔记本不用担心!微软:... 快科技9月23日消息,微软近日在其官方博客中介绍了Windows 11 on Arm的最新发展情况,...
原创 “... 在近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关于菲律宾警方在马尼拉逮捕近400名涉嫌参与外籍电信诈骗的嫌疑人一事,法...
不少小红书避雷帖竟是恶意抹黑,... 作者:GeekWays(同 V),转载请注明出处 互联网20年,最先掉队的竟然是百度! 随着社交媒体...
“网红教授”郑强在海南谈地方高... 郑强近日,曾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的“网红教授”郑强赴海南作专题报告。据“海南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
崔丽丽与“伤痛共存”:我要把头... 9月23日,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案当事人崔丽丽,与天津市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科智控...
全国技能大赛新赛项集中亮相:盾... 中新网郑州9月23日电 (阚力 张楠)实物等比例缩小的盾构机模拟操作台前,选手正精准调试参数;漆艺工...
普京下令密切关注美核武动态,并...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2日在俄联邦安全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在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
“射程之内,没有远洋!”海军宣... 撰文 | 李岩新华社9月22日消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