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 9月20日,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在合肥揭晓,河南22家企业入围,数量位列全国第八。
榜单透露的一个关键信息是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水平提升——2025年中国制造业500强海外收入提升至19.10%,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从市场分布看,河南22家入围企业仅有少数企业海外市场占比超过5%,多数企业主战场仍然在国内。以农业领域代表上市公司牧原股份为例,作为国内行业龙头,海外市场微乎其微;而宇通客车虽在国际化领域起步较早,但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影响,2024年海外业务毛利率有所降低。
从产业结构来看,入围豫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仅有2家企业来自新能源汽车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这与河南产业资源禀赋密切相关,背后折射出河南传统产业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迫切命题。
市场分布与产业结构反差背后,是河南产业属性与战略布局的双重制约。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背景下,这些行业翘楚亟须按下国际化快速键,使企业从“本土冠军”转型为“全球玩家”,敢于闯国际深海,才能逮到更大的鱼。
相比之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展现出更强的国际化韧性:恒力集团通过海外建厂实现“炼化-纺织”全链条国际化;吉利控股集团海外营收占比超40%;三花控股集团海外营收占比约55%,在墨西哥、波兰设有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在越南、泰国设有生产基地,产品覆盖200余个国家。
河南制造要实现从“本土冠军”到“全球玩家”的跨越,需要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培育更多像超聚变这样的新兴国际化企业。
超聚变,这家成立仅四年的企业,凭借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优势,不仅入围制造业500强,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更超过50%。伙伴数量从成立之初2000+实现当前24000+跨越式增长,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家客户。
面对产业结构与国际化程度的双重挑战,河南已明确转型方向。《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在政策推动下,河南省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洛阳钼业利用资本杠杆,加速国际化布局,入选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海外收入占比前10名;龙佰集团通过研发钛白粉清洁生产技术,将产品出口到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心连心化学工业则依托绿色化肥技术,在欧洲市场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体。
22家豫企入围500强,既是对河南制造业实力的肯定,更是转型发展的起点。当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河南既要守住传统产业的“基本盘”,更要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长极”,通过新旧动能的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