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1日,31岁的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追悼会在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举行。超过十万人涌入当地州立农业保险体育场,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共和党多位要员悉数到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舆论认为,柯克的追悼会更像一次党派立场表态,其本身折射出美国社会难以弥合的裂痕。
△美联社报道,柯克追悼会在亚利桑那州举行。柯克与亚利桑那州有密切渊源,其“美国转折点”组织就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哀悼仪式:媒体评价分化
当天追悼会被国土安全部定为一级特别事件,这一安保级别通常只用于总统就职典礼、重大国际峰会(譬如北约峰会等),周边空域一度临时关闭,体育场实行不能带包进入政策和严格安检,警方配合特勤局部署了大批警力。
追悼会规模空前。容纳73000人的体育场满座之外,另外还开设了外溢场地,媒体估计,参加者超过20万。部分评论认为,这场追悼会在规模与象征性上可谓空前。
仪式通过电视和网络同步直播,观众覆盖全美。福克斯新闻、CNN、CBS等均做了现场直播,不过角度迥异。福克斯新闻等保守派媒体将仪式塑造成“民族精神和言论自由的捍卫”,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自由派媒体,则更多强调这具有政治动员意味,提醒这是美国社会极化的写照。
舆论认为,这场仪式不仅是私人悲痛的出口,更是保守派的一次大型集结。有报道将仪式形容为“哀悼与动员交织”,认为仪式不仅是一次告别,更被保守派视为政治宣示、集体认同的表达。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柯克的追悼会上发言
跨党派缺席:对立的现场投射
此次追悼会,现场气氛既庄严哀痛,也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不少参加者身着红白蓝三色,以表达爱国与立场认同。
在美国传统中,如果是社会普遍共识的公众人物去世,通常会出现两党政要共同出席仪式、传递团结的姿态。但柯克追悼会,出席者几乎清一色来自共和党阵营,民主党及自由派代表人物悉数缺席,跨党派的公共悼念场景并没有出现。
此外,柯克遇刺发生在大学演讲现场,如今追悼会又在巨型体育场举行。对此,福克斯新闻及其评论多次强调称,柯克的“遗产”将被年轻一代传承、其影响将持续多年。而另有评论则提醒,校园和体育场本应是美国公共生活最开放的空间,如今却成为政治暴力、政治对立的现场,美国的民主基础开始被迫面对沉重拷问。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相对克制的声音。有温和派议员呼吁冷静,担忧激烈对立的语言可能把社会推向危险边缘。这些声音虽属少数,却凸显出共和党内对极化的忧虑。
△路透社报道,柯克之死在特朗普支持者中引发言论自由风暴。
舆论分化 社会震荡
柯克遇刺后,美国舆论迅速分化。保守派强调这是“仇恨导致的政治谋杀”,将柯克塑造成殉道者。福克斯新闻直言,柯克的死将成为保守派青年世代的号召力符号。
自由派方面,除了谴责暴力,有学界评论说,柯克追悼会不是全国团结的场面,而是党派对立的放大镜。部分媒体还指出,虽然暴力绝不可以正当化,但在社会强烈极化、言论煽动性增强的背景下,柯克言论已成为引起对抗与分歧的一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言论自由尺度也引发争议,个别庆祝或嘲讽柯克之死的言论引发解雇与停职风波。路透社报道说,“这是一场以死亡为触发点的言论风暴,暴露出美国社会在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困境”。舆论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撕裂,也在校园、职场与媒体机构中扩散,形成了全社会的震荡。
△《卫报》报道,柯克去世后的几天内,一些人因发表“不当”言论引发强烈反响,结果导致了一轮解雇和停职潮。
首先,政治极化的加剧已不可回避。不同阵营各自强化自身叙事,进一步压缩对话空间,甚至视彼此为威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者莉莉安娜·梅森在接受学校官方新闻中心采访时警告,“当党派身份转化为敌对身份时,政治暴力的可能性不再是例外,而会逐渐常态化”。
其次,美国的制度信任正在受损。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近六成美国人担心政治暴力将频繁发生,反映出公众民主制度是否还能保障和平竞争的信任正在被削弱。
这场追悼会,不仅是对一位青年政治人物的告别,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的裂痕。正如美国媒体评论所言,柯克之死不只是个人悲剧,而是美国民主病灶的一次显影。(央视记者 武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