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虽小,能量巨大。一家初创企业竟连续拿下国家级行业盛会承办权,背后是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硬实力与创新转化模式的双重加持。
2025年8月23日至25日,成都世外桃源酒店迎来中国化工学会“应星”青年论坛。500余名行业专家及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议化工领域前沿创新和产业发展。令人惊讶的是,这场国家级行业盛会的联合承办方之一,竟是成立不久的四川微流控科技有限公司(安蒙微球)。
作为行业新生力量,安蒙微球近年来频频亮相国家级行业新闻。2025年5月8日,作为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平台,入选了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2025年5月9日至12日,该公司与四川大学、清华大学联合承办了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届微化工技术年会。截止本次青年论坛,这已是这家企业本年在国家级行业新闻上的第三次亮相。
安蒙微球的核心技术源自四川大学膜科学与功能材料实验室,其团队是国际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微球的开拓者。他们专注于高性能微球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这家企业已成功攻克了被科技部列入我国工业发展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的先进微球制备体系的部分难题。其通过微流控制备技术制备的微球及微颗粒具有尺寸均一、分布范围广、结构灵活可控的显著优势,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上百种不同高性能的微球产品,能够满足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化学储能等多个行业的应用需求。
安蒙微球作为先进微球材料中试平台,聚焦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他们提供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生产可行性等概念验证服务。平台还提供技术二次开发、原型制造、产品性能测评等中试熟化以及创业孵化、资金支持等专业服务,旨在挖掘和转化高价值的高校科研成果;安蒙微球将“用微流控技术,引领制造业革命”作为企业愿景,计划持续深化二次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强研发创新,突破微流控技术产业化应用瓶颈。
在“应星”青年论坛上,安蒙微球现场设立展台,提供概念验证资金支持方案讲解,为成果转化项目答疑,并与专家互动挖掘有前景的科技成果项目。论坛闭幕时,参会者纷纷驻足安蒙微球展台,他们不是询问简单的产品参数,而是探讨产学研合作的可能性和未来技术方向。
能够连续承办国家级行业会议,标志着安蒙微球这个行业新兵已获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双重认可。他们不仅是一家科技企业,更是连接实验室与产业化的重要新型桥梁——这或许正是答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