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交通集团幸福轨道公司运营的温州S1线灵昆车辆段机自工班创新工作室内,一台3D打印机正欢快运作……工班成员将其打造为解决检修难题、提升培训实效的“金钥匙”。
工班运用3D打印精准复刻出灵昆车辆段的整体建筑结构与设备布局,制成细节丰富的立体沙盘。这一微缩站场成为技术传习的重要工具,新员工可亲手触摸、动态推演检修路线和应急处置流程,摆脱了过去仅凭图纸想象的局限,培训效率显著提高。
在科普推广方面,工班累计打印了257套S1线列车模型及受电弓、转向架等核心部件模型。这些可拆分、易演示的教具已成为对外研学活动的“明星”,每月应用于2~3次接待,累计服务超400人次。工班还专门开发动手拼装模型,帮助中小学生直观理解列车运行原理。
3D打印技术同样在日常检修中发挥关键作用。当某异形传感器支架突发断裂,工班仅用数小时就打印出替代件,避免设备长期停摆;他们还自主研制出滑移式塞尺盒,以绝缘防滑材质和优化结构提升操作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切实推动检修工具迭代。
方寸之间的打印台,蕴藏着一线创新的无限可能。温州S1线灵昆车辆段以3D打印为支点,撬动了教学、科普与应急保障的多维度升级,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更激活了基层团队的工匠精神与创新基因。 (林夕榆 张迪 周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