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固态电池系列深度:产业化浪潮将至,设备领域布局正当时
创始人
2025-09-07 22:21:14
0

今天分享的是:2025固态电池系列深度:产业化浪潮将至,设备领域布局正当时

报告共计:29页

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将至:技术突破引领变革,多领域应用未来可期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固态电池作为锂电池技术的重要升级方向,正迎来产业化加速期。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凭借更优的性能,有望引领新一代能源革命,同时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液态电解液,虽能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但存在明显短板。液态电解液在锂金属界面易分解,导致活性锂损失,影响电池循环寿命,且难以控制锂枝晶形成,存在热失控风险。而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及隔膜,在性能上实现了全方位突破。能量密度方面,液态电池上限约300Wh/kg,全固态电池可达500Wh/kg以上,比亚迪全固态电池实测能量密度已达400Wh/kg;安全性上,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不挥发,从根本上消除了液态电解液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隐患;寿命方面,固态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可达8000至10000次,远超传统液态电池的1500至2000次;工作温域也更宽泛,能在-40℃到150℃之间稳定工作,低温性能有保障。

固态电池电解质主要有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与卤化物四条主流路线,各有特点适配不同应用场景。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好,但界面接触差,商业化进程较慢;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与传统电解液相当,质地柔软、可塑性高,易组装电池,却易与空气中水分反应释放有毒气体;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好、易制备,界面相容性优,但离子电导率低、电压窗口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在高压电位下电化学稳定性好,与高压正极材料兼容性强,不过与锂金属界面稳定性差,且易水解、合成成本高。

目前全固态电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半固态电池成为短期折中方案。半固态电池保留5%~20%的液态电解液,能缓解离子电导率低和界面接触差的问题,还可沿用液态电池80%以上的生产设备,仅需改造注液、封装等环节,产业化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成本介于两者之间,是当前较具性价比的选择。

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日本较早行动,通过产学研联合模式推进,政府在2015-2024年间投资超2000亿日元,计划2030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丰田、松下、日产等企业以硫化物体系为主,量产时间多锁定2030年左右,丰田已造出续航1200公里、充电仅10分钟的固态电池,计划2027-2028年装车应用。韩国在《K电池发展战略》中明确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初步商业化,计划2030年前投入20万亿韩元研发,三星SDI已开发出能量密度900Wh/L、循环寿命1000次的样品,建立中试线,预计2027年大规模量产。美国通过初创企业布局,技术路线多样,商业化进程较快,Solid Power、QuantumScape等企业已在试生产线建设和技术整合上取得进展。欧洲企业则侧重聚合物电解质路线,大众、宝马等整车企业通过投资初创企业或设立研发中心推进产业化。

国内在政策支持下,固态电池发展步伐加快。2020年国务院将固态电池研发上升到国家层面,2023年工信部等六部委提出加快研发固态电池,2025年《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出台,解决了行业界定模糊问题。国内企业主要聚焦硫化物路线,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卫蓝新能源、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商均将量产时间定在2027-2030年间,目标能量密度多在400Wh/kg左右。宁德时代已建立10Ah级全固态电池验证平台,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已应用于通信基站,珠海6GWh产线投产,第二代半固态电池2025年量产,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比亚迪2024年从中试生产线下线60Ah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

固态电池下游应用场景广泛,新兴领域将率先导入。其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优势,使其在低空经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都有广阔前景。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应用,以及潜水、航天等科研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高但成本敏感度低,成为固态电池优先应用的领域。以机器人为例,巡逻机器人需6-10Ah电池容量以实现2-4小时运行,运输机器人需12-15Ah容量保障4-6小时工作,服务机器人则需要20-30Ah容量支撑9-12小时运行,固态电池能很好满足这些需求。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固态电池成本将逐步降低,未来应用范围将扩展到消费电子、载人飞行器、汽车等市场,最终进入储能和工业领域。据预测,2025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约0.1%,2030年或达4%,2035年将达到9%左右,2030年消费类场景固态电池应用渗透率有望突破12%。

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过程中,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至关重要。固态电池前段制膜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目前工艺正逐步向干法收敛。干法工艺不使用液态溶剂,直接将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合剂的固体粉末干混,经干法涂布成形后辊压覆盖于集流体表面,省去了湿法工艺中的涂布、干燥及溶剂回收环节,优势显著。成本上,干法无需溶剂NMP,总成本降低约15%,且能耗更低,每生产10kWh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00kg;生产效率上,干法仅需5个步骤,无需干燥时间,生产时间减少16.2%~21.4%;性能上,干法电极颗粒粘附性更好,机械强度更高,还能减少与固态电解质发生副反应的风险,提升电安全性,且在制备厚电极和全固态电池电极上更具优势。

锂电池生产分为前、中、后三段,前中段市场占比70%,核心工序价值量较高。全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电池产线设备差异明显,前中段工序设备变化尤为突出。前段引入干法电极制膜,原料预处理阶段用干混工艺取代湿法搅拌,新增纤维化设备,辊压工序对设备精度要求更高,分切采用高精度数控分切机。中段取消隔膜、注液环节,新增胶框印刷和等静压环节,使用叠片机替代卷绕机。胶框印刷用于解决极片边缘变形引发的内短路风险,叠片工艺更适应固态电池脆性固态电解质材料,等静压工艺则能提升电解质与极片的致密性,优化界面接触。后段化成分容设备也需升级,高压化成分容设备能消除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微观空隙,降低界面阻抗,满足固态电池对化压力的更高要求。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从研发走向大规模应用,量产节点临近,产业链上下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在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关键突破,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能源存储和应用领域发生深刻变革。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9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媒体:“红月亮”难得一见,但不... 鞠实时隔三年,中国境内终于再次迎来一场观赏条件极佳的月全食盛宴。根据预报,本次月全食将从9月7日23...
宁波智博会:中国移动“算潮甬动... 在浙江宁波举办的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上,中国移动以“算潮甬动 AI共生”为主题,通过沉浸...
湖北小城如何破解“生育难题” 当各地还在探索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时,天门市的生育率独自逆势增长,这个城市做对了什么?文|《财经》记者...
原创 1... 随着三星不断发展,已拥有较完善的产品生态,比如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还有其它场景的产...
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处罚已撤销...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舒隆焕2023年12月,甘肃庆阳宁县34岁的邓建国在网上发视频,质疑其儿子就读的小...
中国大洋92航次一船三地科普活... 9月5日下午,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主办,青岛市科协、即墨区科...
商人“转让”5800万债权引发... 山东商人向其公司出纳“转让”债权,引发了民事诉讼、检察院抗诉和公安的介入。这起关于5800万元债权的...
广东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 鉴于南海热带低压已加强为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将给广东省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根据《广东省水利厅水...
东风-5C,“覆盖全球”如何理... 撰文丨李岩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盛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
在“极大”视野探寻“极微”变化... 卫星的天线阵面是捕获地面信息的一张“大网”,如同眼睛观察世界。数十米之大的“巨网”哪怕有一点小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