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中社
正在新闻日前报道称,上海张女士(化名)登录企业微信时发现账号异常“接管”了同济大学组织架构,全校6.15万名师生的姓名、电话、邮箱等敏感信息一览无余。
8月25日,在同济大学校方紧急核查之际,企业微信在事件次日回应称“正在处理”。该事件恰好发生在企业微信推出5.0版本的一周之内,不可谓不“打脸”。
在AI办公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无论是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旗下钉钉、字节跳动(以下简称“字节”)旗下飞书,还是腾讯(00700)旗下企业微信,三大办公平台在数据安全与AI能力上的“明争暗斗”愈显焦灼。企业微信此次突然遭遇泄密“黑天鹅”“掉链子”,行业竞争天平开始发生微妙倾斜。
“意外”的安全漏洞
据涉事人描述,她通过微信登录企业微信后,系统自动关联了陌生账号权限,使其可自由切换访问两个身份完全不同的账号体系。
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企业微信现在主要是用于新生(入学)激活和人脸识别。同济大学学工部工作人员受访时则表示,这个事情(企业微信泄密)非常重要,因为关乎学校每个师生(信息安全),已将此事反馈给领导和相应部门处理。
8月26日,企业微信回应称,我们已关注到这个事情,正在跟进处理中。据接近腾讯的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此类案例很可能因运营商对停用的手机号码“二次放号”后,原号主未解绑相关服务导致。停用手机号前请解绑相关服务,运营商应考虑提前向用户告知“二次放号”号码,或向网络平台同步信息提醒其更新数据。
然而,漏洞虽因声称与运营商“二次放号”后原号主未解绑服务相关,本质却是企业微信安全机制缺陷。
有律师分析,“二次放号”只是诱因,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微信平台的安全机制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防止非授权访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企业微信可能因未能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而受到行政处罚;受影响的同济大学师生有权对企业微信及腾讯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同济大学称,企业微信主要用于新生激活和人脸识别系统。企业微信自带的微信关联数据,与人脸数据均属于个人敏感信息,若是被肆意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次事件或迫使校方重新评估平台安全性,也折射出企业微信在1400万企业用户、7.5亿微信用户规模下的管理挑战。
适逢企业微信“上新”
同济大学泄密事件爆发前5天,就在8月20日,企业微信刚发布5.0版本,宣称以“AI无感融入”为核心竞争力。新推出的智能搜索、智能总结等功能强调“不改变用户习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实现跨场景数据整合。
“希望用户不过多学习,不改变日常工作流程……我们期望的一个效果是用户在使用了AI的能力,但其实他感知不到AI的存在,这是我们最理想的一个AI打造方式。”彼时,企业微信AI及海外产品负责人Bobby表示。
发布会上,企业微信还请了比亚迪(002594/01211)做背书。据介绍,2019年,比亚迪首次引入企业微信时仅20人团队试用,如今已覆盖全球近百万员工,贯穿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全链路。腾讯宣传称,这种从局部试点到全域推广的历程,印证了企业微信对复杂组织的适配能力。
但此次事件,则与其宣传的管控能力背道而驰,暴露出企业微信数据权限管控的短板所在。
“AI技术不能只停留在听起来很厉害的层面上,如何把AI的技术投入到应用当中,为我们的企业办公和对外服务带来便利,这才是企业微信需要去做的。”腾讯公司副总裁、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在发布会上强调,“企业的办公也不应该仅局限在内部,而应该能够向外延伸。它的价值不仅在数据的积累,更在效率,更在‘全局最优’。”
然而,当价值创造遭遇安全危机时,企业微信宣传的内部“微信生态互通”和向外的“社会化协同”优势反而成为双刃剑,深度连接带来的数据流动性,亟需更严密的安全阀门。
飞书钉钉各出“大招”
同济大学企业微信泄密事件发生当天,阿里旗下钉钉创始人无招在阔别四年后的首次钉钉发布会上,以“AI钉钉1.0”强势回归。
其推出的“钉钉ONE”AI交互助手支持权限分级访问,所有数据操作留痕可追溯,直指此次企业微信的痛点。
不同于企业微信标榜的“无感化AI”,钉钉提出“人辅助AI”理念。
“过去,企业出海后,员工可能会使用钉钉、微信、Teams等不同工具,语言、时区、文化各不相同,收发海外邮件也时常遇到连接问题。同时,在合规层面上,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数据合规要求,企业常常会碰到困难。而在成本上,中国企业一旦出海,就会发现那些在国内唾手可得的功能,在海外组合起来,价格非常昂贵。”无招说,面对中国企业的出海需求,其对钉钉的全球化能力进行了重构,即提出“一个钉钉”解决方案。
该方案通过分布式部署满足全球合规需求,宁德时代(300750)、洛阳钼业(603993)和蚂蚁国际等企业已应用其跨国数据安全方案。
同时,无招在受访时直言:“AI时代的竞争从零开始。”其团队四个月修复574项漏洞、迭代1850个需求的动作,彰显钉钉安全合规为基础、AI为方向破局的“创业”野心。
所谓从零开始,也是无招对此前7月飞书发布新版本飞书CEO谢欣提出观点的回应。
36氪对无招转述谢欣对飞书和钉钉的评价称,钉钉的目标是“一个规模很大、用户量很多的B端产品”,飞书做的是下一代Office。
“他说得挺对的,但飞书做得不一定就是对的。钉钉有很多事情没做好,但是并不代表你做了一个更好的Office,客户就会选择你。”无招说,“我就没把他们当对手。AI时代有啥对手?现在才刚刚到AI钉钉1.0版本,大家都是从零开始。”
谢欣曾在7月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抛出“多维表格开放战略”,宣布将这款月活近千万的杀手级应用接入钉钉和企业微信。
此举被解读为字节以技术开放换生态渗透的奇袭。更值得关注的是,飞书率先发布AI应用成熟度模型(M1-M4),其AI会议纪要功能已达M4标准。
“追求先进就是先进,”谢欣强调。飞书已拿下六成新能源车企、七成上市美妆品牌客户,其标准化AI能力正成为行业参照系。
无招亦在发布会上给出更宏大的数据:钉钉已服务近2600万家企业组织,付费企业数超过19万家。在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79%的企业都在使用钉钉。钉钉的AI应用数超过141万,并拥有超过6000家生态伙伴一起服务企业客户。
相比之下,企业微信在5.0版本的发布会上称,企业微信已有超过1400万真实的企业与组织,每天通过企业微信服务的微信用户,超过7.5亿。
相较于飞书和钉钉在AI上的“大打出手”,企业微信5.0展示的理念显得相对“温和”,不要求用户适应AI,而是让AI贴近用户,在用户熟悉的界面和操作中提供AI能力,让AI悄然融入日常办公场景。
钉钉押注“生产力变革”,将传统SaaS买断模式改为按结果付费;飞书以多维表格为入口构建API(应用程序接口)生态;企业微信则坚守微信生态互通价值链。
三套商业模式背后,是对企业数字化核心需求的不同解读。但无论如何,即便与微信生态互通用户再活跃、AI融入再“丝滑”,数据安全仍然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当AI成为办公中枢后,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商业底线。
无招在钉钉发布会喊出“时不我待”,谢欣为飞书贴上“先进生产力”标签,黄铁鸣则强调“连接创造价值”。三大办公巨头“鏊兵”AI机遇与挑战的首回合,企业微信却遭遇同济大学泄密“黑天鹅”,企业微信会否因此成为首个掉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