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8月27日,奈雪的茶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上半年,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同比减少14.4%;经调整净亏损额为1.18亿元,同比减亏73.1%。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门店规模、业绩,在上半年均迎来增长。
作为“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还有更多发展机会吗?
奈雪的茶业绩承压,上半年关店160家
奈雪的茶方面表示,上半年收益的减少主要由于关闭了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
从门店规模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共拥有茶饮店1638家,包括其中直营门店1321家,加盟门店317家。
根据2024年财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奈雪的茶共有门店1798家。也就是说,上半年,奈雪的茶门店减少了160家,其中,关闭直营门店132家、加盟门店28家。
门店优化,是主动战略收缩还是被动市场选择?8月28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联系奈雪的茶方面进行采访,未获回复。
不过,得益于对经营不善门店的持续优化,奈雪的茶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较2024年同期提升4.1%,日均订单量从265.9单增至296.3单,同比提升11.4%。
报告期内,奈雪的茶经调整净亏损同比虽大幅收窄,但与其他选手相比,上半年的成绩单实属不佳。
据各方财报,上半年蜜雪集团实现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门店规模再创新高,全球门店数增至53014家。古茗收入约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经调整净利约10.86亿元,同比增长约42.4%;经营门店数11179家。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9.7%;经调整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14.0%;门店总数达到9436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提到,在中国新茶饮市场的爆发期,奈雪的茶虽然率先登陆资本市场,但从后续表现来看,它并没有抓住这波资本红利。因此,当行业竞争加剧后,奈雪的茶落后也有其必然性。
加盟业务贡献较弱,奈雪的茶转向全时段餐饮赛道
奈雪的茶一直是高端新茶饮的代表,早期以直营模式发展。2023年7月正式启动加盟业务,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在去年,降低了加盟门槛。
目前来看,加盟业务尚未给奈雪的茶业绩带来可观助力。据财报,奈雪的茶直营门店上半年营收规模19.12亿元,占总营收的87.8%;瓶装饮料收入1.07亿元,占总营收的4.9%。有关加盟业务的实际贡献,奈雪的茶并未公布。“于报告期间,加盟业务仅贡献本集团的小部分收益,随着加盟业务的逐渐增长,将在合适的时机为市场提供更多关于加盟业务的财务表现。”奈雪的茶表示。
事实上,奈雪的茶加盟门店,一直集中在直营门店较少触及的中、低线城市即下沉市场,但它的价格,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直营门店每笔订单平均销售价为25.7元。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人均消费10元以下的价格区间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份额从7.1%升至30.2%;10元—20元则从60.2%增长至66.3%。此外,人均消费20元以上的高价市场份额断崖式下滑,从32.7%大幅萎缩至仅剩3.5%。
“奈雪的茶当下的处境,其实也展现了整个新茶饮行业高端化的策略困境。”有味餐饮加速器创始人谭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早期资本和消费红利把高端茶饮推到舞台中央,但用户的价格敏感度和复购习惯在这一两年暴露得更彻底。奈雪的茶营收下滑、门店收缩,表面上是成本和客流的问题,本质上是品牌定位与用户结构的错位。”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也早已是新茶饮竞争红海。从门店布局维度看,截至上半年,蜜雪集团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达到27804家,占内地门店比例达到57.6%;古茗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达9049家,占门店总数的81%。
面对竞争加剧的现制茶饮市场,奈雪的茶表示,2025年下半年,将持续优化存量门店,并以调整门店店型为主;不断改进“奈雪green”店,探索新的店型或消费场景以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据了解,“奈雪green”店是今年上半年新推出轻饮轻食店型,其将消费场景从茶饮延伸至早餐、午餐、下午茶全时段。
不过,谭野进一步提到,想做成全时段餐饮,就意味着奈雪的茶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日常性。“就看奈雪green能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一天’,而不是只理解‘用户的一杯’。在今天这样一个极度内卷化的市场,布局难度系数直接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