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雪婧
“与郑州大学合作研发后,一个个技术难题被不断攻破,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8月21日,天力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元新乡基地车间内,该公司研发负责人看着正在加速生产的新型超高镍三元材料,十分欣喜。
这一材料正是郑州大学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新成果,可在固态电池中大规模应用,能量密度相比于中低镍三元正极材料提升超40%。今年刚刚上线生产,目前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超过千万元,未来有望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作为我省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天力锂能集团将目光瞄准全国前沿,从小动力市场向大动力和更高端应用市场迈进。“我们的目标是研发最先进的正极材料,引领中国正极材料的发展。这就需要开发新型超高镍正极材料,但超高镍材料很不稳定,研发一度遇到瓶颈。”该负责人说。
郑州大学教授崔鑫炜回忆起双方第一次见面时说:“那时我刚回国入职郑大不久,双方一拍即合,立马签约,企业出题,我们来寻求最优解。”
面对超高镍稳定性差的挑战,在数不清的探讨和实验中,崔鑫炜团队终于找到了解决之法。“但实验室的数据不足以指导生产,需要用实际生产的电池材料在面向市场的整体环境下做测试分析,确保材料能够应用在企业产品上,才能解决现实生产的问题。”崔鑫炜说,必须到企业生产线上去,团队便把实验室搬进了车间。
崔鑫炜介绍,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团队基于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特点深入研发,成功开发出第一代超高镍基凝胶固态电池,该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并满足“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要求。
其间,郑州大学与企业共建了新能源材料校企研发中心,前些天还刚刚通过2025年度河南省重点校企研发中心认定,崔鑫炜也受聘为天力锂能集团科技副总。
校企研发双向奔赴,目的只有一个,用技术为企业发展护航。自一体推进学查改以来,研发中心紧紧围绕产业化,紧盯市场风向变化和最新产业技术发展前沿,让技术研发与市场所需更加接轨,确保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
“仅仅写几篇文章、发几篇论文或者申请几个专利,不能真正帮到企业,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所有产品都要投向市场。”崔鑫炜说,研发永无止境,他的团队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研发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更高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固态电池,引领中国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快速发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