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产业沃土:运营首钢冬奥广场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作为石景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首钢冬奥广场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由石景山区政府与首钢基金联合打造,创业公社和首程融石联合运营。以近3.5万平米的物理空间为载体,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基地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重点布局具身大脑算法研发、智能传感器件生产、运动控制系统集成及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形成 “研发-测试-生产-应用” 的完整产业闭环。
目前,基地已吸引20余家机器人领域优质企业入驻,其中不乏专注于双足机器人平衡控制的科创团队、深耕机器视觉算法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搭建共享实验室、联合测试平台等基础设施,创业公社推动企业间技术互补与资源共享。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正让首钢冬奥广场成为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的 “活力引擎”。
全链条赋能:专业孵化服务护航企业成长
在企业孵化与服务领域,创业公社构建起 “基础服务 + 专项赋能” 的立体化体系,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定期举办的 “机器人创新路演汇”,已成为资本与项目对接的重要桥梁——近期就有一场人形机器人的路演活动,共有7家来自人形机器人产业不同领域的企业依次登台,向现场数十位专业投资人及行业伙伴展示了其核心技术与产品、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及融资需求。
此外,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创业公社还为企业提供专利布局等全流程服务,目前已帮助入驻企业完成多项发明专利申报,有效保护了基地企业技术创新成果。
空间载体支撑:多元化物理空间满足发展需求
创业公社在北京多区域布局产业空间载体,形成覆盖 “初创-成长-成熟” 各阶段的空间矩阵。针对机器人初创团队,提供小面积租赁、共享会议室等轻量化空间,并配备基础办公用品设备;对于成长期企业,推出百平米独立办公区,满足小规模研发与生产需求;而针对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则提供独栋或定制化大空间。
这些空间载体不仅硬件设施完善,更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如首钢冬奥广场三横三纵的路网交通及轨道交通,打造了四通八达的高速通勤网络,区域通过阜石路、莲石路与五环及六环路联通,地铁6号线、11号线、S1线及规划中的R1线也将全方位衔接城市脉络;位于经开区的亦庄银和港科技创新中心,周边聚集了京东、小米等大型科技企业,便于产业链协同发展。
04 应用场景落地:丰富业态构建产品试验场
创业公社旗下运营的产业园区、办公楼宇、人才公寓等多元业态,共同构成了机器人产品的 “天然试验场”。例如,在办公楼宇,可引入前台接待机器人,完成独立的访客登记、路线指引、信息查询等工作;在园区内的物流配送环节,可使用自主导航快递机器人,以此承担办公楼宇间的文件与包裹递送任务,缩减人工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在公寓区域,可使用除草机器人沿着预设路径作业,通过视觉识别技术精准避开花卉绿植;保洁机器人则按照设定频次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扫。这些真实场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运营方提升运营效率,更使得机器人企业完成产品迭代的真实场景实验。
人形机器人基地未来还将定期组织 “机器人应用场景开放日”,邀请医疗健康、教育科研、商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潜在客户实地考察产品表现,促进商业合作,从产业基金支持到共性平台赋能研发、从展览展示促进转化到应用场景对接推动落地的完整产业生态闭环,助力产业创新加速突破。这片创新沃土也将持续孕育出机器人产业的新成果,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关村石景山园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
流程编辑:U072
下一篇:不听话就政变?欧盟也是老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