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8月21日消息 (岳明)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本周在南京盛大举行。中国移动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了《智能体通信网络(ACN)——6G网络新变革》的重要演讲,详细介绍了ACN的概念及其与6G网络的相互赋能与意义。
在3GPP 6G需求研究项目定义中,智能体(Agent)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力的智能实体,具备与环境交互、上下文信息获取、推理、学习、决策、执行任务(单体或与其他智能体协作)等能力,以实现特定目标。
根据预测,到2030年,智能体数量将超过人类总人口(85亿),成为数字经济高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智能体将组成未来智能社会的基本单元,涵盖应用型(如手机APP、虚拟助理)与实体型(如机器人、无人机)。
王晓云在演讲中谈到,从通信演进历程看,我们先后经历了“人与人通信→移动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未来6G将迈向“智能体主导的智能互联网”。而智能体演进路径大体将分为“单体智能”→“协同智能”→“群智协作”几个阶段,这其中需突破多智能体协同、动态任务分配等关键技术,现有通信网络难以满足大规模智能体实时交互需求。
基于此,智能体通信网络(Al ag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将是智能体与6G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基于6G内生通感算智安能力为智能体提供连接、赋能、管理等多维信息服务,基于智能体自主的感知、决策、执行能力实现6G网络的闭环自智优化。其核心是实现“网络使能智能体”与“AI赋能网络”的深度融合,促进服务范式变革与生产力提升。
智能体与6G的相互赋能
行业已经达成共识,智能体是6G重要应用场景,6G将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将为6G带来连接、赋能和管理三大新需求,网络能力需与时俱进。
其中,“连接”意味着新流量、新互联、新群组需求,要求6G网络优化连接、降低时延、提升带宽,从而支持智能体间高效通信。
以新流量为例,进入智能体时代,网络传输的信息要素将从现在的文本、语音、视频转变为AI模型、token等,流量方向也从现在以南北向(客户端→服务器)为主,增加大量东西向(智能体之间)的流量,因此需要6G优化流量传输机制,针对新信息要素、新流量方向、新流量特征,构建动态多模态流量传输能力。新互联指的是支持智能体间广域可达的直接、低时延的寻址和访问,新群组则需要从静态配置向任务驱动的群组通信演进,使能多智能体群智协作。
“赋能”意味着6G网络提供计算卸载、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增强智能体算力。这是因为,智能体算力及成本受限,需要将复杂推理计算任务卸载到网络,且能够获得实时响应,近/真人级体验需挑战10-20ms确定性时延。因此,6G网络需要构建通算融合机制,支持低时延算力供给及通算资源协同优化,赋能智能体多样化任务计算需求。同时,6G需构建统一数据服务框架,形成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赋能智能体AI模型训练,数据共享等需求。
“管理”意味着满足智能体安全可信、任务协作需求,传统身份认证(SIM/eSIM)不适应数字化需求,6G网络需提供对智能体的身份标识、以任务为导向的动态授权等可信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智能体是6G内生智能的重要技术路径,应对多点、复杂任务协同智能挑战,实现网络自智化、网随需智动,6G从AI4NET向Agent4NET演进。
这意味着,智能体将赋能6G,推动生产力变革。为支持多点、复杂任务协同智能,网络可在特定场景引入智能体,构建“感知-决策-执行”能力。例如在运维态网络自动化生成场景中,通过智能体的引入,针对行业网络多样化场景,灵活调用和组合网络能力,实现生成式建网;在运行态网络自适应优化场景中,通过智能体的引入,将能够实时感知网络异常,自主进行网络分析、异常定位和自治优化。
中国移动积极开展ACN验证实践
王晓云提出,ACN的愿景是通过“万智互联”(6G使能智能体)+“万物智联”(智能体赋能6G)最终实现“亿智智联”。
在面向ACN的网络架构变革方面,近期架构可采用通过连接、赋能、管理三个方面使能智能体协作,网络按需引入单个智能体辅助网络功能(如动态参数调整、用户体验优化);远期架构则可探索“智能体定义网络”愿景,实现端到端网络功能的智能体化编排。
具体来看,可以通过三个层次逐步实现这样的架构演进:第一步网络使能智能体,第二步智能体意图驱动网络,第三步智能体定义网络。由此从网络使能智能体到智能体定义网络,三个层次实现6G与智能体的双向赋能。
从全球来看,目前3GPP、IETF、CCSA等国内外标准组织,均已开启智能体相关标准化研究。3GPP SA1 6G需求研究已明确智能体定义,智能体是6G AI场景中最受关注的方向。3GPP SA2 6G架构研究项目中,智能体也列为AI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国内市场,CCSA TCS WG12已于2025年4月成立智能体网络子工作组(SWG1)。
据王晓云介绍,面向6G,中国移动在ACN概念验证、移动算网融合、数据服务方面已形成系列成果:2024年MWC上海,中国移动发布《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提出ACN概念;MWC 2025,中国移动携手全球16家合作伙伴发布《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2.0版本;MWC 2025上海展期间,中国移动发布《新型NAS机制技术》白皮书,同时发布业界首个ACN概念验证系统,支持标识管理、注册发现、灵活组网等关键技术验证。
她强调,智能体通信网络的架构、技术及协议的标准化极具挑战,需多个行业组织协同推进,构建统一标准。“6G是智能体互联网的爆发点,我们需要打破传统通信标准边界,推动3GPP、ITU、IETF、CCSA等多组织协同制定统一框架,同时加快围绕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开展智能体与6G融合验证。通过‘需求牵引+技术攻关’双轮驱动,加速标准制定与产业落地。”王晓云在演讲中呼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