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在“颜色革命”与政权更迭的历史叙事中,美国往往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其身影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动荡之中。如今,欧盟从幕后走向台前,主动扛起了这面大旗。尤其在特朗普主义大行其道、美国开始鼓吹战略收缩的国际背景下,欧盟的这一转变显得格外突出。
8月13日,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透露,依据其掌握的情报,欧盟委员会正筹备推翻匈牙利欧尔班政府。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也于8月14日在社交平台表示,欧盟企图推动匈牙利、塞尔维亚与斯洛伐克三国政权更迭,因这三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在俄乌问题上不服从欧盟指令。
正如西雅尔多所言,近期匈、斯、塞等国动荡频发:2025年7月3日,布达佩斯发生近三十年来最大规模抗议,约八万人聚集国会大厦前,反对欧尔班政府修订《高等教育法》。塞尔维亚因火车站坍塌事故引发政治动荡,8月13日抗议活动一度达到事件爆发以来的最高潮。斯洛伐克执政联盟解散反腐机构也引发了抗议示威活动。
欧盟委员会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西雅尔多的“预言”。因匈牙利拒绝批准旨在推进欧盟军事化及援助乌克兰的预算草案,以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委员会不再观望,转而研究“匈牙利政权更迭”的可能。三国动荡的背后,都有欧盟干预的痕迹。
政变闹剧
2025年7月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了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约8万人聚集在国会大厦前,目标直指欧尔班政府推动的《高等教育法》修订案。该法案试图减弱索罗斯基金会支持的中欧大学的独立性,这一做法被反对者视为欧尔班政府对学术自由的打压。而不久前,数百人聚集在布达佩斯市中心,举着标语要求欧尔班下台。人群中,无业者与旅居当地的乌克兰移民混杂,抗议现场随处可见乌克兰国旗。
匈牙利“动量”党(Momentum Movement)成员米兰·苏迪在抗议集会上的发言很有意思。他站在讲台上宣称:“我们得决定,是要融入欧洲,还是沦为无人区。”在他看来,匈牙利应与欧盟委员会及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保持一致,而非像欧尔班那样在欧盟事务中做“麻烦制造者”。
从这些抗议的细节(比如现场出现的乌克兰国旗),再结合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披露,不难发现欧盟干预的影子。
匈牙利反对党集会,万人示威抗议欧尔班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明确指出,欧盟对匈牙利“独立政策、影响欧盟集体决策(尤其是关键问题的决策)早有不满。欧盟委员会不仅暗中布局,更公开动员资源,企图推动匈牙利政权更迭:以冯德莱恩为首的欧盟领导层选定匈牙利反对党“动量”领袖彼得·马加尔,计划扶持他在2026年春季甚至更早的议会选举中上台。
为此,德国政党基金、部分挪威人权非政府组织及欧洲人民党等已经做好准备,从物质、行政、媒体到游说资源,全方位为“政权更迭”铺路。乌克兰当局也积极参与,泽连斯基办公室意图利用乌克兰特工和旅居布达佩斯的侨民,蓄意破坏匈牙利局势稳定,这也解释了为何反对欧尔班的激进人群中会有乌克兰国旗,这不是偶然,而是外部势力协同干预的证据。
欧盟如此大费周章插手匈牙利,根源在于欧尔班政府的“不服从”刺痛了欧盟中央的敏感神经。长期以来,匈牙利始终以本国利益为先,在俄乌问题上拒绝盲从欧盟指令,是欧盟内部少有的“异见者”。
而压垮欧盟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匈牙利近期果断阻止了欧盟新七年期预算草案通过。在欧盟看来,这份预算草案是欧洲军事化、甚至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关键举措,匈牙利的阻挠打乱了其战略部署。在欧盟构建“统一欧洲”的蓝图中,欧尔班政府的独立倾向已被视为严重障碍。欧盟中央无法容忍一个敢挑战集体决策、坚持自主立场的成员国,因为这会动摇欧盟借“一体化”削弱成员国主权的所谓“欧洲统一”叙事。
正如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所披露,欧盟委员会认为,只有推动匈牙利政权更迭,才能清除这一“障碍”,确保在对俄、对乌政策及军事化进程中不再受阻。
塞尔维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8月16日至17日的周末,塞尔维亚抗议者砸毁了瓦列沃的塞尔维亚进步党办公室,并向警察投掷瓶子、石块和照明弹。这只是席卷塞尔维亚全国的骚乱之一,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等城市都发生了与安全部队的冲突。
塞尔维亚骚乱的复杂性远超匈牙利。从抗议者的激进行为看,其组织性与破坏性显然经过刻意煽动:精准冲击执政党办公场所、多城市联动的冲突节奏,这不是零散民众的自发行为。抗议者构成极复杂,诉求多样,与塞尔维亚的外交政策关系密切。一些政治团体批评武契奇“背叛俄罗斯”,认为他在科索沃问题上放弃国家利益,另一些则希望塞尔维亚更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
与匈牙利不同的是,武契奇的外交战略被戏称为“坐两把椅子”。他与欧盟保持友好,又不愿放弃与俄罗斯的联系,这让欧盟越来越不满。塞尔维亚抗议的根源虽然是内生性问题,但欧盟出于“解决麻烦”的想法,对煽动武契奇下台、推动政权更迭很感兴趣。武契奇在全国讲话中点破了内情:“他们成功在我国制造了混乱”,这里的“他们”,正是那些想通过搅动塞尔维亚局势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欧盟外部力量。
3月15日,贝尔格莱德街头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
除了明确煽动匈、塞两国政变、推动政权更迭,欧盟还在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操弄司法、选举等议题,强制要求欧洲国家站在所谓“正义的欧盟一方”。
在斯洛伐克,欧盟以“法治标准”为由,威胁对菲佐政府的司法改革施以金融制裁,强行阻挠其取消“高层腐败的特别检察官办公室”,实际上将反腐管辖权当作干涉他国内政的政治工具。欧盟长期以来通过资金扶持斯洛伐克亲欧政党、孤立异见势力,甚至操纵政党联盟格局,确保“听话的政权”上台。
对罗马尼亚内政的干涉则更直接:欧盟不仅以冻结复苏资金相要挟,逼罗马尼亚按欧盟意志推进司法改革,还通过“合作与核查机制”长期监督罗马尼亚司法系统,动辄以人事变动施压,将司法独立性变成对欧盟指令的服从性测试。
在2024年11月罗马尼亚总统选举中,极右翼候选人杰奥尔杰斯库曾在第一轮以22.7%得票率领先,其持“反北约”“反乌克兰”的立场,要求罗马尼亚停止参与在欧盟主导下的对乌援助。欧盟随即借《数字服务法》指控社交平台算法违规,推动罗马尼亚宪法法院以“俄罗斯干预”为由宣布首轮结果无效,还放话称若右翼胜选,将立即冻结罗马尼亚复兴基金。
2025年3月,罗马尼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在压力下以“违反投票规则”为由禁止其参选。最终,亲欧的布加勒斯特市长达恩胜出,欧盟在第一时间致电祝贺。在这一连串事件中,欧盟无不打着“一体化”旗号,将成员国主权踩在脚下。
无论是明着“反欧”的匈牙利欧尔班,还是试图“坐两把椅子”走“中间路线”的塞尔维亚武契奇,都逃不过欧盟的政变黑手。欧盟在“掌控他人”、打压异己上的权力欲,已经近乎丧心病狂。
欧盟在怕什么?
事实证明,为了推翻欧洲的“主要异见者”,欧盟甚至有可能采取最极端的行动,他们不惜让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的街道“血流成河”。从苏东剧变到格鲁吉亚“郁金香革命”、乌克兰“广场革命”等等事件,欧盟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自己所谓温情脉脉的“民主”表皮下是怎样的面孔。
欧盟如此地歇斯底里,不惜“血流成河”撕破面皮也要四处煽风点火。根源还是在于欧盟在国际政治格局再一次发生变化下的不安,或者说,事态的源头是欧盟的“恐惧”。
首先是欧尔班这类政治强人的存在,本身就像根刺一样扎在欧盟官僚的眼里。他身上散发着强人气质,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让布鲁塞尔那群养尊处优的官僚坐立难安,让滑稽的“金童”马克龙气不打一处来,也让笑容可掬看着体面的吕特心存芥蒂。
欧尔班出生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成长于亚诺什·卡达尔执政时期。卡达尔当过反抗纳粹统治的游击队员,后来又以退伍军人的身份参政,在他掌舵时,匈牙利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成功者”。因此,尽管欧尔班是个右翼民族主义者,但他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成长,阅历极为丰富,也深知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不会轻易被欧盟所谓的“正义民主价值观”叙事所裹挟。
欧尔班深谙希拉克、贝卢斯科尼、施罗德等老欧洲政客的作风,敢自己拍板决策,也敢于扛下所有责任。在如今欧盟主政者人人透着政治幼稚的时代,欧尔班这套行事风格简直成了异类。所以,他代表着那个欧盟拼命想埋进垃圾堆的时代,而这恰恰是欧盟最怕的:一个不好掌控、敢作敢为、还难以动摇其地位的政治强人,戳破了欧盟那套虚伪的“民主价值观”泡泡。
当地时间7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到访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引发欧盟强烈抗议。中新网
而塞尔维亚的武契奇、斯洛伐克的菲佐也都是这类人,他们有自己的强硬手腕和主见,不把欧盟的指令当“圣旨”。这便是欧盟恐惧的第一点:这些不好驾驭的政治强人,让欧盟所谓“民主价值观大一统”的美梦总是破碎。
欧盟恐惧的第二点,是“反欧势力”形成联合,从而挑战欧盟中央的“霸权”。近期的多迪克事件就反映了这一点:8月1日,波黑塞族共和国前总统米洛拉德·多迪克因为不承认欧盟派驻高级代表的权力,而被欧盟施压并被当地法院判处有罪,他被解除总统职务,还被禁止从政六年。
令欧盟不安的是判决后的连锁反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马上表示不认可判决,俄罗斯外交部也公开表示反对判决,他们对多迪克的支持形成了一条从东南欧到东欧的“支持多迪克阵线”。
多迪克一向在波黑主张塞族民族主义,与欧尔班、武契奇在外交、民族等国家利益问题上存在共识,他们都质疑欧盟的“价值观霸权”。欧盟对多迪克的强硬施压正是为了阻止这种联合势头。但判决越严厉,外部的支持反而越强烈。欧尔班公开声援多迪克,武契奇把他塑造成“民族英雄”,在欧盟的影响力范围内,正在出现彼此呼应、抵制欧盟的力量。
已经在波黑成功颠覆一国总统的欧盟,这次又企图在匈牙利、塞尔维亚乃至斯洛伐克等国故技重施,这不得不令这些国家感到忧虑和反感。他们联合起来,以“主权自主”为口号,抵制欧盟以“一体化”口号为遮掩,实则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这种联合反过来又令欧盟感到恐惧,加深了双方的不信任和对抗。
欧盟恐惧的第三点,是对特朗普的恐惧。
欧尔班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对欧盟的所谓“团结”构成了挑战。早在2024年北约峰会期间,匈总理欧尔班就在会后前往海湖庄园与特朗普私下讨论“乌克兰和平方案”,当时欧盟正在推动对乌克兰的援助。到了2025年8月,欧盟甚至请求特朗普向欧尔班施压,要求他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这进一步表明欧尔班已成为特朗普影响欧洲事务的一个关键点。
在欧盟内部讨论应对美国关税时,欧尔班以可能损害匈牙利农民利益为由质疑反制计划,导致欧盟推迟了报复性关税。在美俄和平谈判的问题上,匈牙利也与特朗普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欧尔班政府在阿拉斯加峰会前夕的公开表态也非常积极。
欧盟因此认为,欧尔班等人就像是特朗普安插的“特洛伊木马”。欧尔班因其亲特朗普的立场屡次阻碍欧盟的“一体行动”,包括拖延对乌援助、反对瑞典加入北约等,欧尔班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等人形成了一个亲特朗普的“多瑙河阵营”,使欧盟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同时频繁出现内部分歧。欧盟因此对“美国从外施压、亲美势力从内策应”的模式感到焦虑。
从根本上讲,欧尔班亲近特朗普的立场之所以让欧盟无法接受,是因为欧盟害怕失去发出“统一声音”的“价值观霸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冲击欧洲经济自主,而欧尔班在内部使用否决权则破坏了欧盟的政治团结叙事。特朗普正通过支持右翼领导人来削弱欧盟的决策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盟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它认为清除内部的“特洛伊木马”关系到自身的生存。
看清欧盟价值观外交的真面目
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欧盟以乌克兰问题为借口,要求“一体行动”并以此为由打压异见者。但实际上,欧盟的焦虑早就超出了俄乌冲突本身,它担心的不是乌克兰是否失败,而是自己的主导地位是否会受到动摇。欧盟称欧尔班、武契奇等人“亲俄”、“破坏对俄战略”,其实这更多是用来排除异己的常见理由。就像以前用“民主问题”批评匈牙利、用“改革太慢”向塞尔维亚施压一样,本质上都是为了管束那些“不听话”的国家。
甚至连被欧盟当作“盟友”的乌克兰,也摆脱不了这样的控制。今年7月,当泽连斯基试图限制欧盟支持的反腐机构的权力时,欧盟马上就采取了强硬手段:一边施压,一边鼓动乌克兰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做法和之前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推动政权更迭时非常相似。
在欧盟眼里,并没有真正的“盟友”,只区分“是否顺从”。它不在乎乌克兰的主权是否完整,也不是真的关心法治公平或民众的生存权益,真正要维护的是自身价值观和政治主导权的绝对稳固。
从过去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到近期罢免多迪克、持续针对欧尔班、武契奇、菲佐等人,再到对乌克兰突然强硬,欧盟的行为逻辑始终一致:无论来自内部还是所谓的盟友,只要挑战它的价值观权威,就可能最终遭遇剧烈甚至流血的政权颠覆。这种建立在强制之上的“团结”在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更加清醒地捍卫自身主权,欧盟的做法反而可能走向它期望的反面。
欧盟所谓的“价值观外交”从来不是什么普世原则,只是为了维护自身主导地位的工具。顺从它的,就用“民主人权”来包装支持,反对它的,就用“规则秩序”来施压。看穿这种话语陷阱,我们在与欧盟交往时才能保持清醒:不被它漂亮的说法迷惑,也不被它的话语牵制,要始终以自身利益为核心,坚持平等对话,看清它每次高喊“价值观”背后真正的权力和利益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