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富中文网
现代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现代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的恩惠。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科技创新则是化工行业不断进步的源泉。人们很欣喜地发现,科技创新与化学工业的结合发展,正在改变自己和现代工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样貌。
提及化工行业,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标签。但在福建福州、莆田、四川南充、湖南长沙、辽宁锦州、越南红土,一座座现代化的化工园区正在讲述一个与此不同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故事。这是永荣控股集团的核心产业基地,也是这家化工巨头企业展示现代工业力量的“舞台”和“战场”。
福建莆田基地:永荣千亿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
永荣控股集团是一家聚焦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的大型产业集团,业务涵盖尼龙事业、芳烯事业、新材料事业、新能源材料事业、永杉锂业(603399.SH)、港口服务、能源化工销售、投资管理等板块,旗下有60多家全资、控股企业,员工近10,000人。
永荣控股正在用自己四十多年的发展实践破除偏见,同时以自己的发展成就证明化工产业同样能够实现“绿色、高效、创新”。
永荣控股总部大楼
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永荣打造了从“苯—己内酰胺—尼龙切片—尼龙纤维—新材料”的一体化完整产业链,构建了尼龙6与尼龙66双龙驱动,实现了上下游协同、降本增效,强化了行业领先优势;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成立中央研究院和5个专业研发中心,聚焦原创技术研发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品升级与工艺革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永荣控股集团累计专利申请过千篇,公司拥有授权专利超800篇。近三年研发投入以每年大于20%的速率增长。
广泛应用于绿色能源、食品包装、医疗保健、户外家居和移动汽车等领域的上千种差异化产品,构成了永荣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着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进而实现了全球化拓展。
永荣的产品市场遍布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36%以上,连续七年蝉联中国锦纶民用长丝产量排名第一,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持续扩大。
永荣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建设行业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收购新能源电池材料上市公司,树立了绿色低碳循环制造典范。同时,以产业链的延伸与价值链的加强为基础,推动资源高效整合与产业集聚发展,永荣打造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韧性与协同效应。
永荣的“锦康纱、锦逸纱、锦生纱”系列低碳、差异化产品,消费后再生纤维爱赛纶E-SUNLON®获得GRS、LCA、EPD等绿色认证,每生产1吨“爱赛纶”,就可以减少3.2吨的碳排放。永荣还突破性地解决了国内高端纤维级锦纶色母粒的技术瓶颈,推出原液着色纤维,省去了传统印染的高污染高耗水环节,这一技术为中国贡献了超过5万吨的碳减排。
现代制造业的一个最显著进步就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永荣通过打造AI智能制造创新体系,采用世界技术领先的4.0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开发行业首套锦纶外观AI智能检测系统和设备,同时进行供应链智慧升级,构建全域数据中枢,实现了研发、生产、供应链与市场的全链路闭环协同,将工业数据转化为战略资产。
走进永荣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尼龙生产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令人惊叹。在卷绕车间,一根根锦纶细丝正在飞快地卷绕成丝饼。这里生产的5D超细旦纤维,9,000米仅重5克,是永荣目前最细的锦纶产品。完成卷绕后,丝饼会被传送至自动包装车间,通过自动检验后,再由机器人完成抓取、拆分、套袋、码垛等工序。
永荣智能生产车间
永荣通过并购永杉锂业进军新能源产业,不仅打造了4.5万吨电池级、高纯级产品,还实现了固废、废液回收利用,废气超低排放,能耗指标优于行业。
在永杉锂业,EMS综合能源管理方案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焙烧窑余热,不再被当作废热白白排放,而是被回收利用,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循环利用。这就像在工厂内部构建了一套高效的“能量血液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榨取每一份能源的价值。
湖南长沙基地:永杉锂业(603399.SH)
永荣的各个业务线和生产链条中,“三废”被重新诠释。
原本设计作为废气排放至安全火炬进行燃烧处理的甲醇制氢PSA解析气,通过改造管线,被安全地引至环己烷脱氢装置加热炉,替代部分昂贵的天然气进行燃烧。这一“废物燃料化”的举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目前,该装置每小时可以回收解析气1,000立方米、节约天然气300立方米,年效益超过960万元,同时年碳排放减少1,400余吨。这不仅是成本的节约,也是资源价值的再发现。
环己烷脱氢装置加热炉
双氧水装置每年产生约7,000吨废白土,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经过鉴别确认为一般固废后,永荣没有简单填埋,而是探索其高值化利用。通过分拣除杂、加热蒸发、风冷降温、球磨细碎等工艺处理,这些废白土被转化为符合陶瓷生产要求的高温氧化铝粉,成为陶瓷釉料的优质原料。每年为公司带来约1,400万元的经济效益,彻底摆脱了填埋处置的负担。
永荣在四川南充布局的年产80万吨的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中,核心是以天然气和生物质为原料。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且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其制备重要化工原料BDO的碳排放量(3.73吨CO₂/吨BDO)远低于传统电石炔醛法(18.39吨CO₂/吨BDO)。同时,杂质残留几乎为零,产品更加纯净环保。这一项目是永荣打造“中西部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从源头上向更清洁、更低碳的产业模式坚定转型。
拥抱可再生能源,是永荣绿色能源革命的坚定方向。走进永荣的多个厂区,会看到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整齐地铺设在厂房屋顶,成为能源的制造者。这些屋顶上的“阳光银行”,源源不断地将清洁电力注入生产。仅锦江工厂一期项目,每年就能够提供可再生电力约80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2,52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
永荣控股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
四川南充基地:东西部绿色能源化工新材一体化产业园
无论是生物基材料、再生纤维的研发,还是智能监测系统、能源管理方案的落地,或是各种变废为宝的循环技术,无不彰显科技创新在破解环境约束、提升效率效益中的决定性作用。永荣证明了“科技向绿”的巨大潜力。
从源头材料、生产过程到产品应用、废弃物循环乃至社区融入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系统优化的整体性思维确保了绿色转型的深度和可持续性;解析气回收、废白土制陶瓷、分布式光伏的案例清晰地表明,绿色投资可以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和经济效益。
永荣的实践展示了绿色发展的竞争力,护卫永荣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既远又稳的正是对科技创新的信仰和坚持。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永荣始终秉持“科技创新 实业报国”的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布局天然气、乙烯、丙烯等关键领域,聚焦高端绿色能源、移动汽车、医疗保健、食品包装、户外家居等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持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为福建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永荣,每天都在上演着如集团董事长吴华新所说的“向绿而行、向新而生”,也在实践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基因,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用全球视野构建绿色低碳的全产业链生态,深入开拓“精细化工、绿色能源、生物材料”等创新业务,以最终实现“成为全球绿色能源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标杆”的远大目标。
特刊 | 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