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起老年人消费,脑海中浮现的是菜市场里精挑细选的身影、实体店里讨价还价的画面。然而,一组数据正悄然颠覆着这样的旧印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已达1.61亿人,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这群曾被数字浪潮遗忘的长者,正以指尖的点击力,改写电商平台的用户画像。
7月28日,在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州理想城小区,70岁的陈桂香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熟练滑动。她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手机购物APP上给孙女淘到的连衣裙:“瞧瞧,才39块,款式多时髦。”
手机屏幕特意调成大号字体,购物APP一字排开,陈桂香坦言自己和年轻人一样机不离手——网购、娱乐、社交,都离不开它。“我可是家里的网购总管。”她自豪地介绍,从卫生纸、垃圾袋、洗发水等日用品,到老伴儿的茶叶、孙女的裙子、孙子的玩具,全家的日常所需大都由她网购搞定。
热衷研究省钱经的她,每逢政府发放消费券,必定准时蹲守。“看这个鞋刷,一分钱包邮到家!”她点开订单页面笑道。
谈及网络安全,陈桂香也颇有心得:绑定购物软件的银行卡专款专用,最多只存2000元用于日常网购;大额消费则回归实体店。这份在数字便利与网络安全间寻得的平衡,如今还成了她与老姐妹们热络交流的必修课。
与此同时,在鹤壁市淇滨区帝景湾小区,退休的王社菊正身着优雅旗袍,对着镜头从容走秀。她的抖音账号已吸引2000余名粉丝关注,遍布河南、上海、江苏、山东等地。更令人惊叹的是,她还是一位资深古风手作达人。
“5年前我就直播卖过汉服,那时还有点紧张呢!”王社菊笑着回忆。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在退休后的闲暇时光里潜心钻研,制作古风团扇、发饰、花伞,练走秀、拍视频、开直播。2023年2月,她正式开设网店直播带货,将一方小爱好拓展成触达天南海北的文化窗口。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位上海客户,一次买了1800元的饰品,收到货后评价‘每一件都像艺术品’。我高兴坏了!”王社菊坦言,几年直播,不仅让她的手作被认可,更收获了天南地北的网友——有人请教手艺,有人交流文化,网络平台为她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无限伸展的舞台。
当1.61亿银发族以指尖叩开数字大门,他们改变的远非消费方式。陈桂香精打细算的“云端管家”智慧,王社菊将文化热爱转化为社会价值的探索,无不映射着一种更深层的转变:数字技术正消弭年龄鸿沟,赋予银发群体前所未有的社会参与感和价值再创造的可能。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美的追求,经由无形的数字纽带,不仅让平凡日常绽放光彩,更在时代画卷上留下银发智慧闪亮的印记——曾经被定义的夕阳红,正以数字为笔,描绘着无限可能的朝阳景。(河南日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河南日报通讯员 范丽丽)
下一篇:一口美食 “咬”出漯河千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