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紫嫣:“追星”之旅:记录中国载人航天的荣耀与感动
创始人
2025-07-24 17:01:36
0

叶紫嫣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记者叶紫嫣。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追星”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故事,一个关于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神舟十二号到二十号飞天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当我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仰望着那片浩瀚星空,心中就会涌起这样的诗句。

初见,是大漠中的星辰之约。神舟十二号发射前夕,我第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望着那座巍然矗立的发射塔架,心中满是敬畏与期待。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就是在那里乘坐神舟五号登上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我记得,那天的天空格外湛蓝,阳光洒在发射塔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复杂的设备、忙碌的航天人,一切都让我感到震撼。我仿佛能感受到,那里又将发生的历史性时刻,也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史上。

从十二号到二十号,九次神舟发射的时刻,我都永远无法忘怀。每一次倒计时的声音响起,全场都会一起呼喊。随着“点火!”的指令,巨大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轰鸣声瞬间充满了整个发射场。火箭在火焰的推动下,缓缓升起,越飞越高,飞向浩瀚的宇宙。站在距离发射塔架不远的媒体区,可以感受到那股强大的冲击波,我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就在此刻具象化了。我看到周围的观众们欢呼雀跃,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有人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那是一种对国家航天事业的热爱,对航天人的敬佩。

在跑航天报道的四年里,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航天?为什么每一次发射都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我想,这是因为航天不仅仅是一项科技成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广阔宇宙令人向往,而比宇宙更广阔的,是我们中国人的胸怀与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遇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航天人。有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为了攻克一项关键技术,连续数月泡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到深夜。当我问他累不累时,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责任,只要能让我们的航天事业更进一步,再苦再累都值得。”还有一位老航天人,已经满头白发,但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告诉我:“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守护这片土地,守护我们的航天事业。”像他们这样的人,在东风航天城内不胜枚举。他们扎根艰苦的大漠戈壁,如一棵棵胡杨般,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在老东方红一号的地下控制室,有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数十载光阴流转,如今,在东方红一号遨游的太空,我国自主建造空间站天宫,已经实现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迈得又稳又快。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个个发光路牌,讲述着东风人的奉献与坚守、光荣与梦想。去烈士陵园缅怀英雄先辈,是航天员出征前的传统。园内的英名墙,墙面向上倾斜朝向天空,为的是让先辈们再次看见火箭升空的模样。在航天员出征仪式上,现场观众捧着鲜花、举着国旗,齐唱《歌唱祖国》,气氛热烈,激动人心。那歌声,那欢呼声,仿佛能穿透云霄,直达宇宙。而在发射塔架旁,有一棵“树坚强”,每次发射都要经过烈火的淬炼,而它却不断浴火重生,守望见证每一次神舟飞天。人们都说,这是对航天精神极具象征意义的诠释,就是不论身处多么恶劣的条件,遇到怎样的艰难,仍一代一代焕发出奇迹般的生机。

在神舟回家的东风着陆场,我见到了每一次哪怕零下30℃都彻夜追星的牧民大叔卫其勒格其。他告诉我,因为神舟飞船的返回舱数次落在他家草场,他感到非常激动与自豪。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当地的牧民三易旗府,贡献出的水草最丰美的牧场。许许多多人民群众,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航天任务中,但用自己的方式,为航天事业贡献着力量。

在记录航天事业的道路上,我收获了许多感动,也成长了许多。我深刻地认识到,载人航天是会载入史册的重要事业,新闻报道也会作为资料记载留给后人,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们肩负着记录历史的使命。去年年初,内蒙古分社成立了面向网络的新型全媒态工作室“叶紫嫣工作室”,在报道航天任务的过程中,我和同事们发挥网红工作室优势,在确保传统消息、通讯、图片、电视等线路发稿、履行通讯社职责的同时,一改往日严肃的表达形式,在守正创新中“破圈”,以大漠“追星”为主题,连续拍摄多条vlog发布在社内各个社交媒体平台账号。用个人第一视角呈现出“零距离”的重大新闻现场,赋予了作品更强的传播张力。网友们纷纷表示:“像追剧一样追新闻,仿佛自己也跟着记者到达了现场。”“短短几天的时间,仿佛看遍了数十年来国家航天事业走过的光辉又艰苦的历程。”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守在新闻一线,用我的热情和专业,记录更多像中国载人航天这样的伟大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热爱,肩扛责任,就一定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我们一起追星逐梦,共赴星辰大海。

2024年10月29日,叶紫嫣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现场出镜报道。

2022年11月29日,叶紫嫣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以第一视角出镜报道。

2024年4月24日,叶紫嫣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现场直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雅下工程令世界惊叹,但它的意义... 请你明确一下“雅下工程”的具体信息呀,没有相关内容的话我没法准确进行描述呢。比如“雅下工程”是关于哪...
衡山药业取得一种胶囊预选机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胶囊预...
20岁小伙缅甸失联近一个月,曾... 20 岁的小伙在缅甸失联已近一个月,这一消息令人担忧。此前,他曾发送信息称“接我们的人带着枪”,这一...
让更多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A... AI体验官 行走中国现场 直达东盟脉动18 AI体验官专访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周建忠胡江辉调研中心城区城市建... 7月24日下午,市委书记周建忠,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江辉在中心城区调研城市建设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
倒计时100天,雅培携前沿科技... 7月25日,上海——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全球领先的医...
塞上江南的文化使者——宁夏智慧... 7月24日,记者走进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现公司产品展示大厅里一排排翻译出版的图书蔚为壮观。...
冯德莱恩与特朗普通话,讨论欧美... 冯德莱恩与特朗普展开对话,重点聚焦欧美关税谈判等重要议题。双方在谈判桌前态度坚决又不失理性,冯德莱恩...
以声动人取得降噪的Y型无线蓝牙... 金融界2025年7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以声动人(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原创 深... 在灵长类动物的大家族里,人类男性缺少了一块特殊的骨头 —— 学术界称之为 “baculum”,即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