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波 本报通讯员 苗银
一湾泌水河,两岸文明风。
行走泌阳,一幅幅文明新图景随处可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明实践精彩纷呈、榜样力量熠熠生辉……近年来,该县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升级,优化城市管理,让群众幸福生活可感、可触、可及。
民生提质:擦亮幸福“底色”
脏乱小巷变身艺术画廊,停车位整齐划一,街道整洁清爽。泌阳县泌水街道幸福巷,曾经的老旧街区,“老”变“新”、“旧”变“靓”。
“以前巷子墙面掉灰、头顶的电线像极了蜘蛛网,改造提升后真是漂亮又安全。”7月22日,谈起小巷的变化,居民刘女士满脸笑意。
近年来,泌阳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58个,提升背街小巷716条,提升改造专业市场3个,新建公厕25个、垃圾中转站11个、各类公园54个,改造提升了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让群众收获了更佳的生活体验。
清晨,当整个城市渐渐“苏醒”,早起的人们纷纷涌向月儿湾公园,开启了新一天的晨练,“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泌阳人的生活日常。墨香氤氲的“城市书房”、分布城区的“爱心驿站”、嵌入社区的养老中心,点滴细节处流淌出城市温度,更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实践:绘就幸福“成色”
正值暑假,泌阳县南杨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天前来打卡的大朋友、小朋友络绎不绝。
南杨庄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拆迁遗留、安置居民融入等新老难题交织,考验着社区管理者。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涵养民风。
“我们一个月开展活动不少于7场,大家有事可做,打牌的人少了,看书的人多了,吵架的人少了,跳舞的人多了。”泌阳古城街道城乡融合发展办公室主任严良表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今的泌阳,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拓展到社会单元细胞,织密了基层的阵地网络。
“好人之城”:打造幸福“亮色”
在泌阳,每周五的“清洁家园”行动成了志愿者们的约定。泌阳通过价值引领、文化浸润、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让文明从政府推动的“命题作文”升华为全民参与的“自觉行动”。
全县累计注册215支志愿服务团体、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万人以上,涌现出泌阳县免费爱心粥屋、泌阳微帮等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出“爱心送考”“智慧助老黄手环行动”等特色品牌项目。
在这里,爱心企业家数年如一日捐资助学、小吃店主为环卫工提供免费茶水、退役军人组建老兵救援队全国各地参与救援……目前,全县已有16名“中国好人”、8名“河南好人”、30名“驻马店好人”、109名“泌阳好人”,其中1人荣获第二届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荣获第八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从“幸福巷”到“好人之城”,文明泌阳,沐光前行,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