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2024年10月,在有效落实存量政策的同时,国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今年以来,各项政策“组合拳”持续更新、落地显效。
2025年时间过半,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即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2025‘策’动力”系列报道,观察相关政策如何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因势而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鑫】 今年以来,以河南为代表的企业上市进程明显提速。
洛阳盛龙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并获受理;郑州新世纪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鹤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拟申报北交所上市获受理;河南联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A股上市公司牧原股份3家河南企业分别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这股豫企上市潮背后,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加快,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
2025上半年资本市场关键词: 科创、开放、并购重组……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不断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在当前全球经济变局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期,中国证监会聚焦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出政策深化改革。
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了科创板“1+6”政策。同时,吴清表示,近期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将更多的产品纳入外资交易范围,尽快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扩展到100个。
华西证券研报表示,证监会“1+6”政策可视为资本市场“1+N”体系下,聚焦科创板深化改革的落地。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为主的“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证监会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先后发布实施“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资本市场做好“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生态。本次证监会进一步推出深化改革的“1+6”政策体系,聚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红利进一步释放,有利于提升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提升A股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在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已成为证券监管部门一以贯之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屡屡发声,释放出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信号。
5月7日,吴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宣布,证监会将持续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鼓励境内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强全球市场拓展能力。
此外,吴清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激发活力、提高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9日后,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配套规定。
IPO热潮背后,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7月9日,港交所再度上演热闹的一幕,蓝思科技、极智嘉、峰岹科技、讯众通信及大众口腔,5家企业集体鸣锣。
这是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爆的真实写照。安永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香港市场今年上半年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募资额约1087亿港元,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和募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
港股IPO市场火热背后,政策“组合拳”正持续发力。
早在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释放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积极信号,为内地企业国际化布局奠定政策基调。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企业上市动力,港交所于今年5月6日还推出了“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并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提供预审、豁免条款争取及投资者对接服务。
随着中国证监会、港交所推出一系列政策协同支持,港股市场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上市首选地。
除了政策环境的有力支撑外,港股市场的突出表现同样成为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因素。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0%。
河南企业也积极冲击港交所。今年3月3日,随着蜜雪集团登陆港交所,河南港股上市公司增至31家。今年4月、5月、6月,河南联合信息、巴奴国际、牧原股份3家河南企业分别递表港交所。
河南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助力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6月13日下午,郑州市企业香港上市全流程实战培训会在郑州高新区数算产业园举行。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共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旨在搭建起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桥梁,帮助郑州市企业进一步了解香港交易所上市政策,拓宽企业资本市场上市渠道,助力更多具有河南特色的“明星企业”登陆港股市场。
政策暖风频吹, 河南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涌动
并购重组是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的重要工具。2024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出台,并购重组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在政策持续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河南也涌现一批高质量产业并购案例。
2024年12月25日,新宁物流定增股票完成上市,大河控股成为新宁物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享有表决权比例均达到21.08%。随着新实控人的正式入主,新宁物流正式进入国资控股时代。
今年5月,备受关注的创投机构拟入主天迈科技事项出现新进展。天迈科技披露,苏州工业园区启辰衡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合计收购上市公司26.10%的股份。若此次易主顺利实施,将成为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来,A股市场首个纯投资机构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此外,还有焦作万方定增收购三门峡铝业100%股权、仕佳光子定增收购福可喜玛控股权、许昌国资股东2.17亿元战略入股瑞贝卡、建龙微纳收购上海汉兴能源51%股权……今年以来,河南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并购重组事件,为并购重组热潮增添豫股力量。
河南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涌动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红利的精准赋能。
7月16日晚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引导更多资源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河南出台并购支持政策,正是响应国家战略,借助资本市场提升企业能级和产业集中度,从而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今年上半年,有多场以“并购重组”为关键词的大会在河南举行。其中,3月21日,2025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大会汇聚政府、监管、企业、机构、学界五大核心力量,搭建交流平台,共同研讨并购重组脉络和趋势,助力河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