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温州龙湾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张维先
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银行安防体系面临着传统模式效率低、响应滞后等挑战。本文以龙湾农商银行实践为例,聚焦“云存储+智能监测”等常规技术的优化与“安消一体”的创新技术探索,提出通过云备份优化数据安全、构建断电断网实时预警机制、整合安防消防系统实现主动防控等创新方案。实践表明,数智化转型可提升银行安防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框架与管理经验。
当前,银行业务场景向线上化、无人化快速延伸,叠加金融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的政策要求,传统依赖人力的安防模式已难以满足高并发、实时性需求。由系统响应滞后或数据孤岛问题造成的银行安全事件频发,与此同时,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多场景协同联动、多节点一体管控,提升节点感知、异常发现和故障预测能力,降低人工操作风险,推动运维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指引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在此背景下,龙湾农商银行以“云存储+智能监测+安消一体”为核心路径,探索安防体系数智化转型,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实践范式。
1. 云存储灾备体系建设:构建智能弹性防护网
基于视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智能分级存储机制。针对重点区域和部位,根据各自特点和时间段进行云端备份,实现视频监控数据的异地存储。提升视频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切实解决重点部位“视频监控丢失”“录像资料不足”等现象,在确保监控录像完整性,保障安全需要的同时,兼顾“降本节流”需求,实现安全防护与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有机统一。
2. 断电断网报警:打造全域感知预警网络
在总行监控中心部署智能电力监测系统,构建“市电状态-备用电源-网络连通”三维感知网络,实现对市电中断的实时监测。一旦营业网点发生市电中断,系统将立即通过语音播报等手段发出报警信息,由值班人员迅速通知相关人员,以便提前采取相应的预案措施。实现断电断网实时监测,提升视频联网监控的连续性、安全性,提前预知营业网点市电突发故障或外部破坏等造成的中断,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3. 联网报警系统优化:从分散管控到集约运营
营业网点报警主机安装联网模块,同时为方便管理不另行搭建报警管理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将报警设备集成至视频监控中心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实行统一管理。优化联网后,主要成效及做法如下。
营业网点报警主机安装联网模块,同时为方便管理不另行搭建报警管理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将报警设备集成至视频监控中心综合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管理
设备全息画像:通过监控系统可以查看前端报警设备的状态(如布防、撤防、报警)及运行工作日志等信息,为报警设备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智能巡检体系:落实值班人员定时查看报警设备的状态信息,对营业网点的报警设备日常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非营业时间报警设备是否处于“布防”状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因未进行布防,使得营业场所的报警系统处于功能性失效的情况”,确保非营业时间营业场所的安全。
远程处置矩阵:通过监控系统可以进行远程布撤防。定时巡查发现未按规定进行布防的营业网点,值班人员可以告知网点安全员后代为远程进行布防,并做好记录。营业场所夜间突发报警的,值班人员先行对报警区域进行视频查看,确认安全后可以直接进行远程撤防再重新布防,并做好记录,无须网点安全员跑到营业网点进行处理,减轻安全员的管理压力。
4. 防护舱智能分析:创建客户关怀新范式
在新改建网点安装自助设备智能分析系统,构建“安全+服务”双模预警体系,监控中心具备主动预警、主动防范功能,比如识别在自助设备内的异常滞留、发现客户的遗失物品等,从而方便值班人员及时响应,减少与客户的争端,降低客户投诉率,提升服务好评,形成安防与服务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作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核心枢纽,营业网点不仅是业务承载的物理空间,更是消防安全管理的战略要地。随着金融业态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型,营业网点设备密度激增(如ATM机、回单机、转账机、智能柜员机等金融机具),传统依赖人力巡查的消防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高负荷用电场景下的火灾风险。这对银行传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消防安全管理。如何有效监测营业网点消防安全运行状态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构建“全时感知、智能预警、闭环处置”的智慧消防体系,成为银行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命题。
1. 传统消防管理的痛点分析
消防管理如孤岛困局,监管真空与数据断层现象并存。营业网点消防设施和消防控制系统自成一体或者依附于所属大楼物业,形成“信息烟囱”,也未做到像远程视频监控一样互联互通、集中处置管理,营业网点或者保卫部门无法实时获取营业网点的消防安全状况或者警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消防响应迟滞,易错失黄金处置期。传统模式下,出现消防隐患时,往往需要现场人工确认,平均响应时间长,特别是无人值守或者夜间情况,无法做到早预判、早发现,极易错失黄金处置期。
警情推送受限,信息层级传递机制低效。营业网点或者保卫部门无法第一时间获取警情推送,只能靠线下和人工进行信息推送,且缺乏可视化复核手段,误判风险显著。
2. 安消一体化架构
(1)技术底座:物联感知与平台融合。物联网、传感器等信息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为银行传统的技防物防安全管理注入了新元素,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是银行未来金融安防发展的技术支撑,智慧管理也俨然成为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必然趋势,使得安消一体化也成为可能。
安消一体系统,通过在营业网点设备间等重点消防区域安装烟雾视频探测器,安消探测摄像机检测到现场一定浓度的烟雾时,同时联动至联网监控中心,实现异地、辅助消防管理。
(2)智能终端:可视化烟雾探测系统。系统应用可视化烟雾探测器,配备了高清鱼眼摄像头,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同时搭配了烟雾探测报警器,可以探测本地烟雾。实现视频与烟雾探测同步,在24小时视频监控的同时,检测到烟雾的情况可以实现视频联动报警,当检测到烟雾浓度超标时,系统自动触发视频弹窗并定位火源坐标,值守人员可通过多视角画面远程复核,降低误报率。
当监测范围出现异常情况,联网报警提醒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监控中心值守人员可以直观地在视频上看到报警信息,通过视频报警管理平台实时获取营业网点(特别是机房、设备间、ATM加钞间等用电负荷较大的重点场所,消防隐患相对集中,消防管理相对滞后)联动弹图、语音报警等信息,识别火灾预警、报警,以及现场的可视频复核,同时满足安防、消防业务应用的安全管理需求。
3. 预期成效,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御
安消一体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物联共享、可视报警服务为导向,打破安防平台和消防系统各自为政的固化思维,充分发挥监控中心远程值守的积极作用,优化传统消防基础,将消防管理纳入统一的安防管理平台,致力打造一个更加智慧、物联化的安消一体化“监控中心”,逐步实现安防、消防从“关注事后处置”向“事中主动预警”转变。
(1)全域感知:构建多维预警网络。特别是银行机房、设备间、ATM加钞间等用电负荷较大的重点部位、场所,消防隐患相对集中,消防管理相对滞后,在这些高风险区域部署智能终端,实现烟雾、温度、电力参数的24小时动态监测,提升火灾预警准确率,缩短响应时长,对场所内的烟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及早处置,充分掌控网点消防状态。
(2)效能跃升: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利用科技和物联网技术互联互通智能化应用,建立安防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统一安防、消防信息交互处置和效能互增,消除信息孤岛。通过视频监控进行即时远程视频复核,提前预判,缩短消防报告处置时间,加强远程守护能力,充分发挥两者现有的价值。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复盘”管理闭环,降低夜间误报率与人力巡检成本,强化消防基础建设,巩固消防力量,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3)模式创新:打造非现场监管体系。监控中心可远程介入消防处置流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火势蔓延路径,辅助制定最佳扑救方案,打通监控中心非现场消防管理监督通道和途径,实现“防火关口前移、灭火效率倍增”的管理目标,最大限度做到早发起、早除患、早扑救,实现24小时全天候在线防火模式,打造新型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
龙湾农商银行针对不同网点的业务特征与风险等级,创新构建了“分类管控、精准施策”的智慧安防体系。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在全行43家营业网点完成差异化部署,覆盖多样化场景。通过“数据驱动+动态调优”的落地模式,项目实施首年有效降低安防运维成本,大幅提升事件处置效率,形成银行业轻量化智慧安防的标杆范式。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少技术问题,在此呼吁监管机构制定与完善金融安防数智化技术的相关标准,明确数据加密、AI算法可解释性等要求。建议设立专项补贴(如“智能安防改造基金”),降低中小银行转型门槛。
银行安防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安全管理理念的革新。未来需进一步融合5G切片(实现低时延视频回传)、数字孪生(构建网点三维仿真模型)等技术,构建“平战结合”的主动防御体系,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座。
(浙江温州龙湾农村商业银行王建清、陈思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Z].2022.
[2]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Z].2008.
[3]He K,et al.YOLOv7:Trainable Bag-of-Freebies Sets New State-of-the-Art for.Real-Time Object Detectors[C].CVPR,2023:1-12.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5年4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