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分享
近期《人民日报》中常见的
几个不同领域的概念
方便大家平时的阅读与写作
话不多说
一起积累吧!
AI幻觉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让它推荐书,给出的却是一堆压根不存在的书名;人物身份张冠李戴,还能给出一些并不准确的链接……这些现象都可以归为AI幻觉。
什么是AI幻觉?
所谓AI幻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AI也会像人产生心理幻觉一样,遇到不熟悉或超出“知识储备”的问题时,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细节,生成与事实相悖的答案。
AI幻觉从何而来?
大模型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概率生成内容。给它上半句,它就根据自己“学”过的海量知识,“算出”下半句该说什么。比如,当用户输入“今天天气非常”,它大概率会接“不错”“热”“潮湿”等答案,而不会出现“甜”。同时,大模型又不是简单地储存所有事实,而会像人脑记东西那样,进行大量压缩和泛化——也就是“抓概要、找规律”。因此,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云宏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新兴领域网络社会工作观察员蓝云教授指出:“‘AI幻觉’是一种低概率、高风险事件,在达到算力边界、数据库边界、话题清晰度和敏感度边界时容易出现。”
如何应对AI幻觉?
非标商业
什么是非标商业?
一般来说,它打破了传统商业的固有模式,更加侧重个性化、差异化的商业实践。赢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在空间形态、场景营造、业态组合、运营模式等维度创新的商业项目,都可以称之为非标商业。
非标商业为啥吸引人?
有了闲暇时光,是看展、逛街、听音乐会、去户外,还是与朋友小聚、品味美食?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是:统统都要。
正在兴起的非标商业,让这种“一站式”的复合体验成为现实。
长铁轨、老站台、旧仓库;开阔的户外、环绕的绿色、开放的空间——在传统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之外,越来越多消费者流连于这些非标准却充满创意、活力涌动的新型商业空间。
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首创·郎园Station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游玩打卡。人民日报记者 李婕摄
好吃、好逛、好玩,能拍照出片、能带娃、能遛狗,今天的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在简单的“买买买”之外,人们更看重情绪价值的满足。换言之,消费不再是唯一目的,体验、社交、自我表达构成了新的价值链条。因此,我们看到许多非标商业项目,成长为“潮流据点+社交空间+生活方式”的复合体;越来越融入当地生活,成为公共文化和社区空间;越来越多的集市、展览、音乐会、读书会等活动选址于此,让消费者愿意来。在许多人困惑实体零售何去何从的当下,非标商业不失为一种答案。
“考后经济”
毕业旅行,运动健身塑形,购买“电子三件套”,考驾照增技能……今年高考落下帷幕,毕业生掀起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费热潮,“考后经济”透出年轻人消费新趋势。
以旅游为代表的情绪消费升温。
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奖励式消费”迎来高峰。
为“做更好的自己”的“发展型消费”成新热点。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龙少波说:“‘考后经济’是一场青春的消费热潮,也是观察年轻人消费趋势的窗口。”
(来源:学习大国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