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源
当AI遇见农业,当算法融入土壤,乡村振兴的画卷正被科技重新描绘。11月21日,2025浙江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AI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科企沙龙暨农机装备采购对接活动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智库、浙江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浙江省农业机械工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浙商》杂志、浙江省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农机装备企业代表等1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智汇农机·未来农业”,共同探讨智能农机如何翻越技术与成本的“丘陵”,真正“飞入”寻常田地。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钟宝龙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农业生产,智能农机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浙江近年来通过智慧农业先导工程,已打造48家未来农场、562个数字农业基地,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面向未来,他强调将重点发展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农机,推动人工智能与农机装备深度融合,加快高端装备研发应用,并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研究员胡志超作题为《中国农用无人航空技术概况与发展》主旨报告,从国际发展到国内行业产业链全景,从技术发展到应用落地,生动地描绘了农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蓝图。相信未来的农田里,“会飞的农机”将不再是点缀,而是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农机化发展处三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苗承舟在《农机化发展和政策解读》中围绕农机先导区建设、农业“双强”项目、育秧中心建设、宜机化改造、大棚设施建设五个层面,系统介绍了浙江省在推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令在场企业家深切感受到政府的坚定决心与清晰路径,也对未来参与农机化发展更具信心。
会上,杭州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九奇机械有限公司、杭州乔戈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从无人作业解决方案、特色作物专用农机、AI视觉智能装备等维度,分享了“AI+农机”的实践成果,展现了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中的实际价值,为现场采购对接奠定基础。
在“科学咖啡馆-科企沙龙”环节,胡志超、苗承舟、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洪武、余姚市英苗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朱涛等四位专家,围绕“AI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度探讨。针对技术落地、政策扶持、企业创新、一线需求等关键问题,嘉宾们畅所欲言、直击痛点,提出“聚焦场景化应用技术转化”“强化政策精准扶持”“以细分领域为突破口推进AI与传统农机融合”等观点,引发全场共鸣。
沙龙活动现场
思想的碰撞为破解农业智能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多元而深刻的思路,本次活动集政策引领、技术交流、供需对接于一体,搭建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与农业生产一线的沟通桥梁,在AI的赋能下,农机正从“传统的钢铁身躯”向“智慧的神经末梢”演进,一幅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在浙江的探索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