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逯海涛
“我是海德曼的人形机器人Matrix-1,你们可以叫我小曼,很高兴能够担任今天的开场嘉宾。”这句本应是科幻电影中的台词,如今在台州市委相关会议上响起。据台州发布报道,11月19日台州市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政企面对面”恳谈会,海德曼旗下的人形机器人也一并“受邀”参加,并作开场介绍,引发关注。
尽管外形酷炫、“台词功底”扎实,不过机器人这次现身重要会议,并不只为了展示“颜值”和“言值”。除了海德曼,此次受邀参会的企业还有爱鑫智能、寒武纪等10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代表。可见,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一场会议的创新开场,这背后是台州,乃至浙江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破局、入局、布局的努力和雄心。
发展“智”,离不开“制”。
台州是浙江制造的重要力量,是浙江的制造强市和民营经济大市。正因为有着厚实的制造业家底,台州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动力。就拿担任“开场嘉宾”的“小曼”来说,正是来自台州本土企业海德曼。而爱鑫智能则是台州“500精英”企业,2024年入驻椒江方远科创园。去年以来,台州就着眼智造转型,把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作为六大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这正是基于本地产业配套体系完备、制造应用场景丰富、AI基础设施较为齐全、人才培养积极有力的考虑。不仅是台州,9月初温州举行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会上正式成立温州市人工智能局,这也是浙江首个人工智能局。由此可以看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非凭空而起的“空中楼阁”,加上传统制造业的底子,发展前景才能更为广阔。
台州、温州等地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领域的挺身入局,其实是浙江的缩影。
对浙江来说,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须做好“智”和“制”的文章。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重大突破、六个更加”中,其中一条就是要在建设创新浙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明确提到要“呈现科创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全球竞争力影响力更加凸显的生动图景”等。18日,省委书记王浩在嘉兴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时,专门来到长盛滑动轴承公司。长盛轴承主营的自润滑轴承,正是打造人形机器人“关节”的重要部件。有蓝图目标、有任务分解、有地方因地制宜的落地、有节点企业,产业链条也正逐步搭建……当我们把所有的“拼图”拼在一起,就可以看出浙江正在下的这盘“智”与“制”的大棋。
下好这盘棋,我们仍要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必须清醒认识到,在终端产品与场景需求精准对接、环境交互的适应性、创造性思维等核心环节,我们依然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在推动模型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上、在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上,还需持续发力。这也提醒我们,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没有绝对的领跑者,只有不懈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