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一则重磅消息震动全球科技圈:亚马逊创始人、前世界首富杰夫·(Jeff Bezos)正式宣布成立一家名为“普罗米修斯项目”(Project Prometheus)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并亲自出任联合CEO。
这是贝索斯自2021年卸任亚马逊CEO以来,再次重返一线。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尚未发布任何产品、甚至没有官网的神秘公司,已在早期融资中斩获高达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1亿元)的资金支持——这一数字足以让它跻身全球最“烧钱”的AI初创之列。
然而,消息刚一传出,贝索斯的老对手、特斯拉与SpaceX掌门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便在社交平台发文嘲讽:“哈哈,不可能。Copycat(跟屁虫)。”
短短几个字,再次点燃两位亿万富翁之间的竞争战火。
从蓝色起源到普罗米修斯:贝索斯的AI野心
尽管贝索斯近年来将大量精力投入其2000年创办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从未停歇。
早在2023年,他就参与投资了具身智能AI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的4亿美元融资;如今,他选择亲自下场,组建一支由顶尖人才构成的AI梦之队。
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披露,普罗米修斯项目已招募近100名员工,其中不乏来自OpenAI、谷歌DeepMind、Meta等全球顶级AI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公司另一位联合CEO维克·巴贾吉(Vik Bajaj)更是背景显赫——这位物理学家兼化学家曾任职于谷歌“登月工厂”X部门,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密切合作,主导过包括Waymo自动驾驶在内的多个前沿项目,并曾联合创立旗下的生命公司Verily。
普罗米修斯项目的定位也极为清晰:聚焦AI在科学发现、药物设计、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与汽车工程等硬科技领域的深度应用。
而这与其母公司亚马逊当前主攻的电商推荐、云服务AI形成鲜明互补,更像是贝索斯个人对“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物理世界”的一次豪赌。
62亿美元,为何投给一家“空壳公司”?
在当下AI普遍面临估值回调、融资收紧的大环境下,普罗米修斯项目却逆势获得天量资金,背后逻辑耐人寻味。首先,贝索斯本人就足够噱头。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家之一,他的号召力毋庸置疑,后面与马斯克的“隔空吵架”也赚足了热度。
其次,团队构成堪称全明星阵容,包括DeepMind、OpenAI出身的工程师、以及曾在Foresite Labs操盘AI驱动药物研发的科学家,涵盖。
不同于传统AI公司,普罗米修斯瞄准的是AI与实体产业相融合。
当前主流大模型多集中于文本、图像生成等消费端应用,而贝索斯显然希望用AI解决更复杂的工程问题:比如优化火箭燃料配比、加速新材料发现、或实现高精度工业机器人自主决策。
这类技术一旦突破,不仅商业价值巨大,更可能重塑制造业、航天乃至医疗行业的底层逻辑。
正因如此,即便公司目前“0产品、无官网、未公开注册地”,投资者仍愿意提前下注。
毕竟,在AI竞赛已进入“基础设施军备赛”的今天,谁能在企业应用层面有突破,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规则的制定者。
马斯克隔空喊话,旧怨新仇?
有意思的是,贝索斯刚出山,热衷上网冲浪的马斯克就随即发文“嘲讽”。
马斯克对贝索斯的嘲讽并非一时兴起,两人在商业航天领域早已是宿敌:SpaceX的“星链”计划与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争夺低轨卫星市场;蓝色起源的“新格伦”重型火箭则直接对标SpaceX的“猎鹰9号”。就在本月,蓝色起源成功完成“新格伦”第二次发射并实现一级回收,被视为在可复用火箭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竞争态势。
如今,贝索斯杀入AI赛道,虽主攻方向与马斯克旗下xAI有所不同,但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太空AI等交叉领域,潜在冲突不可避免。
目前,特斯拉正在推进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FSD全自动驾驶,而普罗米修斯明确将汽车与机器人列为应用重点——这几乎是在马斯克的核心腹地插旗。
不可否认的是,贝索斯此举确实带有明显的“跟进”色彩:在OpenAI引爆大模型浪潮后,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已All in AI。
作为曾经的电商与云计算霸主,贝索斯不可能甘于旁观。
换个角度看,普罗米修斯项目的真正野心,或许藏在其名字之中。“普罗米修斯”一名来自希腊神话,为人类盗取火种,象征着知识、技术与文明的跃迁。贝索斯自然显然希望借AI之火,点燃新一轮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本身也在全力加码AI。
今年,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债券筹集150亿美元,用于建设AI基础设施;摩根士丹利预测,仅亚马逊、Meta和Alphabet三大巨头今年在AI硬件上的投入就将达4000亿美元。
贝索斯个人创办的AI公司,很可能会与亚马逊云(AWS)形成协同效应,甚至成为其未来AI战略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