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针对大陆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日前扬言“限期落地,否则下架”,台经济部门负责人龚明鑫5日更声称“我们不会让它在台营运。”台媒发文指出,台湾民众想问的却是,当民间诈骗横行、假广告满天飞时,台当局把力气拿来打淘宝、拼多多,恐怕是选错战场。

台湾“联合报”5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当台当局高举所谓“安全”“经济主权”大旗,要对境外电商开战时,老百姓最真切的痛点仍是每一通可疑的电话、每一个假冒客服的讯息,都可能夺走他们毕生的积蓄,连带摧毁对他人的信任。这可是比从淘宝、拼多多买到便宜的日常小物,获取一点点“小确幸”,要来得更加迫切及严重得多。
文章指出,在“疑虑”与“实际威胁”之间,本该有理性评估与制度应对。毕竟,跨境购物早已是全球经济的日常现象。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的是商品,在意的是价格的透明,无关政治。台当局若真关心民众权益,重点应该放在如何确保交易安全、税务合规。
台媒认为,相较之下,岛内网络诈骗横行多年,尤其是脸书等社交平台上,永远消灭不了的假讯息,害得民众一不小心就误入陷阱,造成金钱损失。网络诈骗的技术与规模,远超过淘宝及拼多多是否“落地”的议题。台当局若有心展现决心,更该优先建起完整的跨部门防诈体系,用尽全力打造防诈的铜墙铁壁。例如强化电商平台的支付监管、建置AI诈骗辨识系统、设立统一的跨境消费争议平台。这些措施,才是能真正减少受害者的现实防线,远比打压淘宝、拼多多有意义得多。
文章指出,有人称“防堵陆资电商”是“保护本地产业”。台湾地区合法的产业确实应该被保护,但保护不能以封锁为名行怠惰之实。若台湾的电商、物流、支付体系足够强大,根本不怕竞争。如果淘宝、拼多多只有价格优势,没有商品优势,聪明的消费者也会自己做出选择,由市场机制淘汰不合格的业者。
文章强调,台湾民众的心声其实很简单:别再让诈骗电话比淘宝客服还热情,别再让假投资网站比台当局官方平台更好用。当台当局忙着管“谁能进来”时,别忘了那些诈骗犯才是台湾民众真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