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淮河流域再添防洪利器。杨其格 摄
河南日报讯(记者 赵一帆 通讯员 彭可)10月30日上午,随着导流洞闸门缓缓落下,我省“十四五”时期启动的首个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袁湾水库开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淮河上游防洪工程治理翻开崭新一页。
袁湾水库工程自2022年3月正式开工,同年10月13日成功实现截流,全面转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今年3月31日,工程建设再传捷报——土坝主坝提前45天填筑至设计高程,大坝顺利封顶,为下闸蓄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袁湾水库工程总投资55.16亿元,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兼顾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大(2)型水库。这座横亘在光山县潢河上游的“巨龙”,总库容达2.4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它的建成将改变淮河上游的防洪格局。
“袁湾水库是淮河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一环。”袁湾水库工程建设方负责人表示,水库建成后,可与淮河上游现有大型水库及规划工程联合运用,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圩区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将淮河干流淮滨站20年一遇设计流量控制在7000立方米每秒以内,显著提升淮河流域防洪保安能力。
除了防洪这一首要功能,袁湾水库还将每年提供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6780万立方米,解决近百万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灌溉农田11.6万亩。
为确保下闸蓄水顺利实施,10月29日,袁湾水库举行了下闸蓄水验收会议,由省水利厅组织验收委员会,通过听取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下闸蓄水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等,讨论并通过下闸蓄水验收鉴定书。

10月30日,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淮河流域再添防洪利器。杨其格 摄
本报讯(记者 赵一帆 通讯员 彭可)10月30日上午,随着导流洞闸门缓缓落下,我省“十四五”时期启动的首个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袁湾水库开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淮河上游防洪工程治理翻开崭新一页。
袁湾水库工程自2022年3月正式开工,同年10月13日成功实现截流,全面转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今年3月31日,工程建设再传捷报——土坝主坝提前45天填筑至设计高程,大坝顺利封顶,为下闸蓄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袁湾水库工程总投资55.16亿元,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兼顾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功能的大(2)型水库。这座横亘在光山县潢河上游的“巨龙”,总库容达2.4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它的建成将改变淮河上游的防洪格局。
“袁湾水库是淮河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一环。”袁湾水库工程建设方负责人表示,水库建成后,可与淮河上游现有大型水库及规划工程联合运用,使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圩区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将淮河干流淮滨站20年一遇设计流量控制在7000立方米每秒以内,显著提升淮河流域防洪保安能力。
除了防洪这一首要功能,袁湾水库还将每年提供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6780万立方米,解决近百万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灌溉农田11.6万亩。
为确保下闸蓄水顺利实施,10月29日,袁湾水库举行了下闸蓄水验收会议,由省水利厅组织验收委员会,通过听取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下闸蓄水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等,讨论并通过下闸蓄水验收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