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运海
10月29日,在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200多位老人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九九重阳”健步走活动。大家从社区的“百姓大舞台”出发,连续行走半个小时,然后到社区食堂参加了“敬老孝亲百家宴”。这场活动,是由76岁的花园路街道党建指导员张美荣和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组织的。
张美荣已退休20多年,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因为热衷公益被花园路街道聘为党建指导员。从此,这个白发老人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为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而奔波。通信花园社区一度脏乱差问题突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如今成了美丽的花园。面对社区老人就餐不便的问题,她建立社区社会企业,与合伙人一起办起了社区食堂,解决了老人们的吃饭难题。
记者了解到,在全省,像张美荣这样在基层高效能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老人还有很多。数量庞大的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参谋员”“调解员”和“宣传员”,为基层治理注入了丰富的经验与温情。
在焦作市解放区,“红星宣讲团”是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从今年开始,解放区计划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全民国防教育活动。一批退役老战士、退休老党员走进区直机关、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结合革命英模事迹和个人亲身经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退役老战士耿增永以“雪山孤岛红山嘴”为主题,讲述了当年在边防站戍边历程——在零下40℃踏雪巡逻、断粮七日仍坚守岗位,体现了人民子弟兵不畏艰辛、克服困难、保家卫国的革命意志。他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把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是我们的责任。”
在安阳市文峰区光华路街道广厦新苑A区,居民提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杨武装,都赞不绝口。
广厦新苑A区过去有物业公司,也有业委会,但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小区收入也不公开,引发居民不满。去年2月,由社区牵头、居民参与,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物业管理委员会,杨武装成为物管会成员之一。上任后,他首先解决居民特别关注的小区收入不公开问题,并利用这笔收入,解决了很多“老大难”问题。随着小区电动车数量增多,停放难、充电难日益突出。物管会经过多次协商沟通,新建了6个车棚,安装了400多个充电插口。此前,小区大门被磕碰后损坏严重,一直没有维修,物管会也及时更换了大门。他说:“我们这些老人,别的没有,就是有时间、有经验。能为街坊邻居解决实际困难,心里特别踏实。”
如今,全省各地通过组建“银发人才库”“老党员工作室”等形式,引导老人们在矛盾调解、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领域发挥余热,将潜在的治理难点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普遍强调社会治理“智能化”与“年轻化”的今天,“银发力量”正以多种形式融入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道温暖而坚实的治理风景线。
上一篇:“秀”出银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