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大明
10月8日上午,许昌市“敬老月”活动暨“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魏都区万达广场举行。舞蹈、太极拳、健身操、合唱……活动现场,600多名银龄演员带来50多个节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吴姐好!”广场一隅,几名演员热情地与一名女士打招呼。“吴姐”名叫吴晓玲,是当天参演的老年艺术模特队的队长。“我们队目前有40多名成员,以退休人员为主。”吴晓玲说,自模特队成立以来,只要天气允许,大部分队员每晚7点都会准时到许都广场排练,“我们每年都参加‘敬老月’活动中的文艺展演,大家积极性很高。”
“今年我市的‘敬老月’活动,侧重于老年人才艺交流展示。”许昌市老年协会名誉会长郭瑞全介绍,该协会下属有60多个团队,涵盖歌舞、太极、健步走、门球、乒乓球、模特等诸多兴趣门类,已吸纳1800多名成员,“本月,我们还会集中开展法律讲堂、读书会、掼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近年来,市民政局联合市老年协会、艺术团体和企业等,时常深入养老机构开展走访慰问,送上文艺演出和生活物资,深受欢迎。”许昌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危小剑介绍,未来该市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内容和资源。
“我们团队有20多名成员,以60岁以上人员为主,年龄最大的已80岁。”10月23日,在洛阳市“敬老月”活动暨“养老服务消费季”启动仪式现场,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定鼎门社区的葫芦丝团队负责人张灵芝对记者说,该团队已连续6年参加“敬老月”活动展演,平时到养老机构、社区进行公益演出更是常态,“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要为别人带去快乐。”
记者在节目单上看到,当天参加展演的20个老年文艺团体都来自洛阳市区,其中定鼎门社区的就有4个,分别带来葫芦丝、电吹管、芭蕾舞等表演。
“我们社区常住人口约1.5万人,其中老年人有2800多人。”定鼎门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惠普介绍,每周开展“零起点、零费用、零距离”的“零点学堂”系列公益培训,现已开设书法、钢琴、绘画、葫芦丝、太极、声乐等10多门课程,每年累计参与人次超7000。
“居民参与课程的想法多样:有的为了充实退休生活,有的为了圆年轻时的文艺梦想,还有的希望通过继续学习参与公益活动,发挥余热。”杨惠普说,很多来上课的居民后来渐渐成了授课老师、社区热心志愿者,有效地带动了文化及党建工作。近年来,社区陆续涌现出自发成立的邻里治安巡逻队等群众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2020年,“零点学堂”被评为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定鼎门社区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乃至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可以保持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这不仅是个体层面的‘老有所乐’,很多时候也承载着‘老有所为’的社会价值。”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何阳认为,这是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也包含着对全体公民终身发展的人文关怀,展现出时代温度和社会进步,“这就像是一项‘多赢’的社会实践,老年人正从被关爱的群体转变为主动创造价值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