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鸡湖畔的阡陌农田到全球科创的重要节点,苏州工业园区以“人工智能+”重塑产业基因,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展现生动实践。
今年7月,一座总投资约2亿元的旗开得科技总部中心大楼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奠基,项目建成后,将主要从事汽车电子生产制造和SMT/半导体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通过自主开发的AI大模型赋能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生态链,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多模态运营模式。这是园区“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出的无数创新种子之一。
作为全国经开区的“九连冠”得主,苏州工业园区如今正以人工智能为笔,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奠基仪式(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供图)
产业集聚,人工智能新高地崛起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展示中心,一张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勾勒出这片区域的雄心。目前,园区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800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级。2025年上半年,园区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产值已突破600亿元。
走进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这里集聚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全产业链企业。既有微软、华为等国内外龙头企业,也有华兴源创、瀚川智能等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本土企业。园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各级独角兽(含培育)企业64家。
“我从光/电芯片着手,聚焦AI计算芯片间互联的光IO芯粒研发和产业化,解决AI计算互联瓶颈问题。”苏州奇点光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崇进说。
这家今年2月才开业的企业,计划未来投资总额不低于2亿元,销售收入超4亿元。
人工智能不是颠覆者而是赋能者。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富矿”,园区正以先行者姿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双向赋能的更多可能性。
载体建设,创新生态持续完善
10月18日,苏州“AI+制造”工作推进会上,江苏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术空间”正式启动。这一空间依托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通过要素支撑、中试验证、场景对接等“六位一体”的系统构建,形成资源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
启动仪式(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供图)
面向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模术空间”提供即开即用的公共算力、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模型评测平台等核心资源。企业无需投入巨资自建算力中心和数据团队,就能快速调用先进AI工具,极大降低了技术应用的门槛与初始成本。
“模术空间”不是简单聚集资源,而是让技术、场景、资本在这里发生“化学反应”。该空间集聚了微软、华为、IBM等国际机构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形成 “头部引领+多元参与” 的格局。
技术突破,前沿赛道成果涌现
园区紧抓“具身智能”新机遇,今年2月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15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在大模型领域,园区已有十余家企业开展大模型研发,覆盖医疗、政务、文旅、教育等领域。其中4家园区企业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19家企业25个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数量均位居全国同类地区前列。
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乘势而上
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场“医疗智能革命”正蓬勃发展。英矽智能利用AI技术构建小分子药物开发的全流程平台,两年内推动10款管线进入临床阶段;镁伽科技融合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鲲鹏实验室,实现从药物研发到生产自动化的全链条覆盖。
园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科研、政务等领域融合创新,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2024年以来,园区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相关企业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典型案例”1项、苏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案例3项。园区已形成以 “AI+制造”“AI+科研”“AI+政务” 等领域为示范的“3+N”人工智能应用体系。
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星逻智能、东吴证券获批苏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思必驰、智慧芽等获批苏州市首批行业应用高质量数据集。
人才培育,创新源泉持续涌动
今年7月,在苏州举办的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上,来自园区的奇点光子创始人谢崇进入选“2025年苏州市顶尖人才”。一同入选的还有在园区多年深耕前沿复杂算法难题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丁津泰。凭借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园区已聚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及数字企业。截至2024年年底,园区已汇聚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超1000位,其中国家级重大工程引进人才44位,同比增长12.8%。
园区通过举办各类行业品牌盛会、供需对接会、政策宣贯会、投融资路演等,搭建起各创新主体合作交流平台。其中,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自2018年创办至今,已成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标志性盛会。
面向未来,锚定全球竞争力
面向“十五五”,苏州工业园区已明确新目标——“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园区将积极抢抓“人工智能+”新机遇,依托算力、算法、数据、场景以及企业集聚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探索力度,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和应用落地。
在具身智能领域,园区将搭建高阶创新平台,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协同创新网络。重点攻关多模态感知与融合技术、自主决策与规划算法、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等关键软件技术,以及专用芯片、高性能执行器、高强度轻量化新材料等硬件技术。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表示,未来园区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应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智能变革,从单个企业的创新到整个产业生态的繁荣,苏州工业园区正以“人工智能+”为钥,开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篇章。面对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新格局,园区这片热土正以更智能、更创新、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竞合。(来源: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