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 陈诗昂】 从良种到丰景,从储粮到储好粮,从“原字号”到现代食品工业,从单打独斗的地域“土特产”到抱团出海的“豫农优品”区域公共品牌……每一个环节的跃变,既需要科技创新、硬件升级的硬支撑,也需要资源整合、政策支持的软实力。
“十四五”期间,河南强化政策、制度、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配置,以“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为基点,向“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迈进,实现从种业到产业再到品牌的全链升级。
中原熟,天下足。5年间,一场围绕农业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正重塑河南农业发展的肌理,推动河南这一粮食生产大省、农业大省,不断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实现从“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跃迁。

编好农业“芯片”源代码
打好种业翻身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芯片”强,才能打好种业翻身仗。这一仗,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种业大省河南,如何做更多贡献?
科技创新是农业“芯片”的源代码。根本逻辑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而,河南种业集团重任在肩。
“2024年,集团研发投入强度为7.4%,到今年9月,进一步提升至9%。”河南种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博表示,虽然集团在2024年初才挂牌,但一年多时间,科技创新特点突出、成果产出颇丰。
比如,在创新主体的培育上,该集团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中,河南种业第一股秋乐种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国内肉牛冻精市占率第一企鼎元种牛,已经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在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构建上,已打造包括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10个创新平台,有效推进了种源创新、研发创新、机制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练好内功,也需要加强外部合作,从内外两个方向同步发力,夯实科创根基。”赵博说。
打出科创“组合拳”,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2024年底,河南种业集团有效植物新品种权达32项,审定作物新品种超50个,获批知识产权63项。其中,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品种,入选国家和河南主导品种,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
打造全省种业领域科技型领军企业的同时,河南种业集团还肩负建设全省种业资源整合平台、种业企业科技孵化平台、生物育种产业化平台和“育繁推服”一体化平台,打造中原种业航母的使命。
当前,种业市场竞争加剧,河南种业集团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河南种业“方面军”“顶梁柱”作用?
赵博表示,将充分发挥河南种业科技创新主力军、现代种业产业链链长作用,聚焦做强现代种业、服务现代农业,既积极应变,也主动求变。“我们将全力加快新品种培育、持续拓宽营销推广渠道、有力推行‘种管服’一体化、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繁育基地。同时,实施产业提升、科技引领、资本赋能、国际化开拓等专项行动。”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助推特色农业现代化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十四五”期间,河南耕地面积连续稳定在1.1亿亩以上,这是“中原粮仓”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
而将一粒好种子转化为一个好收成、一个稳定的好收成,不仅需要自然的时序,更需要智慧耕耘和专业服务。
作为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主力军,5年来,以河南农投集团为代表的国资国企,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和实践,既让中原厚重的土地多产粮、产优粮,又让农民稳收增收。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普及先进农业技术,完善产业形态,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从经验化向标准化、精准化转型。”河南农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寰告诉记者。
“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有了托管服务,不管丰年歉年,收入都稳了!”在濮阳市南乐县,农户们提起河南粮投集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赞不绝口。
河南粮投集团是河南农投集团的附属企业,为南乐县1000余户订单农户提供了全托管或半托管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河南粮投集团副总经理马晓勇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南乐县为例,经过河南粮投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1.5万亩托管基地农户亩均节本增收200元,农户累计增收300余万元;生产效率上,循环托管模式使土地托管效率提升20%;粮食产量上,托管基地小麦平均亩产1297斤,较传统种植产量显著提高。
回顾这5年,河南农投集团聚焦“大国小农”背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三大难题,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投方案”,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超过200万亩。
旗下中原粮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原粮仓公司)作为河南省首家全程数字化土地托管服务企业,实践探索出“四个三”工作方法,推动从土地流转向土地托管转变、从耕地规模化向服务规模化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
李晓寰表示,国有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强、信用与资金优势显著,有助于打造可持续、标准化、规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农业是个辛苦活、良心活,不仅要让土地多产粮、产优粮,还要让农民稳增收、村集体得实惠”。

中原粮仓储满优质粮
累计收购粮油超2000万吨
种好粮,更要储好粮。做好粮食储备和流通,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基石,也是守护“中原粮仓”的关键。
智能温控、粮情监测、无人巡检、智能通风……在郑州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农发集团)下属的兴隆粮食储备库,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实现仓储管理“一图感知、一键管控”。
“十四五”期间,以河南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储备粮集团)、河南粮投集团、郑州农发集团等为代表的粮食收储主体,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快实施粮库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确保在储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河南国有粮仓“良仓储好粮”。
截至目前,河南储备粮集团绿色储粮技术应用规模达100万吨,河南粮投集团实现所管库点绿色储粮硬件全覆盖。
郑州农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彩霞介绍,目前集团8个现代化储备库区,通过开展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构建了以仓房性能提升、高效环保进出仓、智能监测预警、绿色综合治理、效能科学评价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仓容建设是粮食收储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期间,河南国资国企持续优化仓容布局,仓容总规模增至600多万吨。
河南储备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田介绍,近年来,集团结合产销区人口和粮食收储情况布局仓储设施,按照“建设一批、收购一批、控股一批”的思路,新增仓容80万吨,在全省地市布局收储库点26个,推进总仓容逐步达到300万吨。
河南粮投集团也在积极行动,公司副总经理陈中介绍,公司积极构建“广泛覆盖、均衡布局”的仓储网络,在全省14个地市28个粮食主产区和吉林白城拥有60个库点,总仓容300多万吨。
软硬件的优化提升,为河南粮食收储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四五”时期,河南国资国企切实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和市场化收购调节作用,在守护“中原粮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河南储备粮集团累计收购各类粮油297万吨;河南粮投集团累计组织收购贸易粮1639万吨、政策粮109万吨。特别是面对小麦等主粮价格一度持续低迷、夏收和秋收季节灾害天气频发等情况,河南粮投集团以高于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年市场化收购粮食占全省总量的1/5,积极稳价稳市,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践行大农业观
多维发力快速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
从一粒小麦到一袋“豫竹”方便面,从一颗大豆到一盒“世通”绢豆腐,从一升牧场原奶到品类多样的花花牛乳制品……
“十四五”期间,河南国资国企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品结构由“原字号”向“制成品”的价值链跃升。
行走在花花牛乳制品加工厂全透明参观走廊,一幅现代化工业画卷在眼前生动铺展。百米之内,刚从牧场运抵的滴滴醇鲜,在益生菌和时间的作用下,摇身一变成为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等七大类百余个产品,送往千家万户,平均每天600余吨。
这有赖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如今,花花牛乳业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座饲料加工基地、3座乳品加工基地、11座自有牧场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项核心指标均居河南本土奶业第一,跻身“中国奶业20强”。

河南农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花花牛乳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峰告诉记者,作为河南本土奶业振兴主力军,企业持续布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有基础也有优势成为全国头部奶企,示范带动河南奶业振兴。
在持续推进全链条升级、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河南国资国企还充分发挥资金资本资源优势,做强省内主导特色产业。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河南农投集团利用受托管理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现代种业、先进制造等15类政府投资基金优势,按照“围绕打造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支持企业壮大产业”的思路,投资支持漯河绿色食品、通许酸辣粉、商丘豆制品、豫西果业、南阳艾草、原阳预制菜、杞县大蒜、扶沟蔬菜、正阳花生、西峡香菇、淅川林果等,助力地方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壮大。
价值链向上攀升
河南农业品牌聚力出击
回望“十四五”,河南农产品正加速向河南品牌转变——
花花牛乳制品、世通豆腐、爱厨高端植物油、裕厨专用面粉……一批河南国资农产品品牌,越叫越响。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豫农优品”正统筹资源,形成品牌合力。
在濮阳市,河南豫粮集团凯利来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凯利来)的生产线上,一批批烘焙食品新鲜出炉。从蛋糕、面包,到米饼、米果等,平均每天超300吨休闲食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并出口国外。
凯利来能在海内外休闲食品市场站稳脚跟,离不开“豫农优品”的品牌赋能。
“豫农优品”是河南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旨在整合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把河南“地域特产”打造为“地区名片”,以品牌引领助力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球,尤其是赋能优质的中小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品牌。

2024年,河南粮投集团成立河南豫农优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豫农优品运营公司),负责“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营。
豫农优品运营公司总经理樊娜介绍,一年多来,公司明确重要市场拓展方向,通过系统整合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持续打造“豫农优品品牌+市县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建立完善全渠道销售网络,实现“豫农优品”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加速融入服务全国粮农大市场。
截至目前,已有377家企业、717个产品纳入品牌名录。今年上半年,“豫农优品”带动名录企业实现线上零售额27.78亿元,零售量8606万件,占全省农产品线上零售额的8.1%。
10月13日,豫农优品全球化战略正式启动,这为河南打通“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与全球“大市场”衔接融合,提供了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