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由中国船级社、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数字与智能”分论坛在世界会客厅星空厅成功举行。论坛以“数智技术赋能航运升级构建开放协同产业生态”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府部门、航运企业、造船机构、国际组织及学术界代表,共探航运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叶兴,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高海云,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发表现场致辞。
叶兴强调,当前海事规则调整加速了航运业提质增效转型,全球航运业向数字智能转型,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出台,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航运科技创新提供了法治保障,上海将抓住行业变革和规则调整的契机,深入融入全球航运治理体系。
高海云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数字和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航运业。推动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一是建要强数字底座,夯实数字航运的发展基础。二是要增强科技赋能,拓展数智航运的应用场景。三是要加强开放协同、密织数智航运的合作网络。
奚立峰表示,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航运业的新挑战,上海交大紧抓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发展机遇,主动优化学科布局,持续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同时交通大学积极推进“大海洋”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今年,交大联合中远海运,合作成果又一次入选了主论坛的发布成果。期望通过论坛共同探讨航运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航运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设与发展路径,推动航运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地中海航运集团全球海事政策和治理事务高级副总裁玛丽·卡罗琳·劳伦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崔海东,克拉克森研究公司董事总经理史蒂夫·戈登,中国船级社副总裁江亚峰出席主旨演讲环节。该环节由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杨政主持。
徐祖远以“加快行业数智化转型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本次论坛聚焦“协同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协作是关键。一是要构建“绿智融合”的技术体系,锚定“双碳”转型的核心方向。要以全生命周期的减碳作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来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航运深度融合。二是建立“分级分类”数据治理框架来破解价值释放的瓶颈。应该抛弃一刀切的模式,搭建跨区域的数据协同平台,建立数据安全的动态保护机制。三是以“场景驱动”,释放数据要素的核心价值。四是以“产学研用”构建产业生态的“协同网络”。五是共促能力建设帮扶,缩小发展间的“差距”。未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按照国家“十五五”期间的政策规划对航运业发展新的要求,加快推进航运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加强港口与航道规划建设,提升水运业智慧绿色水平。
严新平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其与团队关于数智技术赋能航运两个思考:一是数智技术赋能航运的进展。二是随着IMO大力推进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航运和自主水面船规则将会在2032年生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航运数字赋能如何发展。同时他以“数字化进展”“智能化进展”“数智化转型相关项目”“企业探索”及其研究团队的实践等方面,对数智技术赋能航运发展进行回顾,并就数智技术赋能航运做出展望。他表示,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将会构建可计算、可预测、可决策的航运新范式。
玛丽·卡罗琳·劳伦特在演讲中分享了MSC(地中海航运集团)的愿景与发展,以及怎样把数字解决方案融入到业务当中。她表示,集团认为数字化能让航运更智能、环保、互联,正投资数字工具并以客户为核心。作为数字集装箱航运协会(DCSA)创始成员正推动数据和流程标准化,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100%电子提单。她希望,未来拥抱数字化需全行业协调及政府和贸易政策配合,以推动航运业更具韧性。
崔海东针对数智海洋网络解决方案分享其思考和探索。他表示,相较于传统卫星通信,“三全”海洋信息网络解决方案在经济性、便捷性、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展现出了一些优势。中国移动打造的“三全”海洋信息网络解决方案,以岸基基站增强+卫星打底的海陆协同网络模式,实现了近海、中海、远海的全域覆盖,从而构建一个坚实可靠的海洋网络的数智底座。未来,中国移动以空天地协同的数智网络为底座,通过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生态链协同贯通多元主体,价值链多元赋能各行各业各个产业的增值,从而共同携手千行百业开启海洋转型的新篇章,共绘智慧海洋生态的新蓝图。
史蒂夫·戈登表示,当前航运业面临地缘政治、绿色转型、数据技术三大趋势,存在红海航道规避、俄罗斯货物制裁等中断事件,且在岸电港口、LNG加注港口建设及脱碳上有挑战,同时造船进入新周期,中国占全球52%运力,50%新船订单为替代燃料船,碳捕获有71个相关项目。他建议,行业可借助数据把握航运业趋势与机会,关注绿色转型中的技术应用及运营效率提升,以应对风险与挑战。
江亚峰在演讲中表示,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正重塑航运全生命周期与产业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标准体系待加强、数据共享机制缺乏等挑战。中国船级社通过健全数智规范体系、推进智能系统安全应用、构建数智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数据共建共享、参与国际海事事务等实践推进数智化转型。未来愿联合各方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规范与服务研发、推进行业数字生态构建,共同打造航运数智新生态,为全球航运转型注入动能。
在圆桌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胡浩牵头主持,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张宝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单红军、亚洲船级社协会主席阿卜杜勒·贾米尔·穆尔希德等嘉宾,从国家战略需求、智能船舶研发、航运大数据安全、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机制等多维度切入,深入剖析当前航运数智化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嘉宾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引领航运变革的核心引擎,只有凝聚产业链各方力量,才能推动数字智慧航运从“概念”走向“实践”,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论坛收官阶段的成果发布环节亮点纷呈。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与中国船级社共同签署“基于数字化交付的概念性数字船舶”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在船舶数字化设计与交付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上海交通大学同步发布“船舶建造小组立的无人产线”技术成果,该产线可大幅提升船舶建造效率与精度,为航运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全媒记者 洪波 王奕萱 张全
责编:柳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