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大新鲜事儿)
来源:四大新鲜事儿
近日,70余位企业首席官及科技领军者应邀而至,齐聚普华永道“跨界智汇 领航未来”AI闭门会议。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副教授、“人机互动实验室”主任、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董事胡可嘉女士,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创新与信息管理系教授兼任数字经济与创新研究所(IDEI)主任方钰麟先生,分享最前沿AI学术发现,普华永道中国咨询业务市场主管合伙人徐世达先生带来一线洞察,战略合作伙伴亚马逊云科技架构师宋孜攀先生呈现AI云端实践,商学同席,跨界互通,连接共创。
牛津大学商学院胡可嘉教授介绍人工智能转型
会上,胡教授融合牛津大学人机互动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相关的行业落地案例为来宾介绍人工智能驱动转型的四层级框架:业务自动化、业务个性化、运营创新和商业创新。从“效率提升”到“体验优化”,再到“模式创新”,最终实现“市场开拓”,四层框架呈现出清晰的递进关系,每一层都建立在前一层的能力基础之上,形成技术、数据与组织的积累效应。通过深入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四个变革层级,企业能够主动拥抱技术浪潮,推动增长、创造价值,并构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商业模式。
AI时代,胡教授倡导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人监护AI工作、人引导AI工作、人创新AI工作、人思考AI工作。其核心在于以人类的批判性思维、情感共鸣与价值判断为引领,让人工智能成为放大这些人类潜能的赋能者,以聚焦于更高价值的商业洞察与战略决策。胡教授所领导的牛津大学人机互动实验室,正致力于将人机协同理论转化为企业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已在多个行业助力实现AI能力的系统化构建与价值释放,共同迈向人机共生的未来。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方钰麟教授分享IDEI最新研究与洞察
方教授指出生成式AI高度渗透至各行各业:有七成以上企业已把生成式AI引入至少一个核心流程。核心流程高度渗透至各行各业。他更分享了IDEI的AI创新的用户价值创造四层级框架,引导机构在采购或自研AI时在绩效、学习、创意及尊严这四方面最大化用户价值创造。
普华永道中国咨询业务市场主管合伙人徐世达分享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框架体系,以及普华永道和牛津大学商学院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转型问卷调研结果。
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模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运行,包括灵活多变的数据分布、不可预见的用户查询和互动、对抗性尝试和敏捷迭代的组织优先级。因此人工智能系统及其产生的风险是非静态的、自适应的、深度网络化的。从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框架体系管理出发,对人工智能的风险管控超越了静态控制或一次性缓解措施的管理范畴。企业必须培养组织韧性:经过模型验证来发现、吸收、适应不确定性,同步提升从中断或风险事件中恢复的能力,从而构建对管理新兴或未知风险的组织韧性。
亚马逊云科技架构师宋孜攀先生为来宾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
宋先生生动展示了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服务、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及案例,重点介绍Amazon Bedrock作为AI应用开发的综合平台的各项业界领先的能力,以及在中国市场,亚马逊云科技针对性提供的符合当地特点的各项技术方案。
嘉宾问答环节
演讲者们多角度剖析AI转型及应用之余,不约而同把聚光灯打向同一关键词 —— 信任。而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正是信任的源代码。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是指出于善意的目的进行人工智能的设计、开发和部署,以赋能员工和企业,并向客户和社会提供正面的影响,从而使公司能够与各方建立信任并进行人工智能的实践和推广。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四重维度
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优势
最大限度减少偏差:使人工智能拥有责任感,以确保算法和数据尽可能的公正和具有代表性;
确保人工智能的透明度:为了在员工和客户之间创建信任,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可使流程更加透明;
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利用隐私和安全第一的方法,确保个人和/或敏感数据永远不会被不道德地使用;
为员工创造机会:使企业中的个人能够对人工智能系统提出疑问或疑虑,并可有效地进行技术管理,且不会扼杀创新;
使客户和市场受益:通过为人工智能创建道德基础,将有助于降低风险并创建有利于股东、员工和整个社会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