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一杯香浓的咖啡
能唤醒一整天的活力。
但如果这杯咖啡
是由机器人亲手冲泡、拉花,
甚至能“认”出你的脸、
叫出你的名字,
你会不会更想尝一尝?
在番禺的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里有这样一位“AI咖啡师”。在一个仅比自动售卖机稍大的空间里,一台六轴协作机械臂正灵活地运转:取杯、磨豆、萃取、3D打印拉花、贴标签……动作如行云流水,短短90秒,一杯印有第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图案的拿铁便新鲜出炉。
“它不是一个设备,而是一个无人销售的微型门店。”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CTO李雍丞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定义他们的产品。从2016年起步,酷库团队深耕饮品机器人领域,如今已打造出咖啡、冰淇淋、奶茶等多款智能机器人,成为国内服务机器人赛道上一匹引人瞩目的“黑马”。
AI+零售:一杯咖啡背后的“工业4.0”
“这套设备看似简单,但可以说是工业4.0的微缩版。”李雍丞介绍,酷库机器人的核心在于硬件、软件与SaaS系统的深度融合。机器人不仅实现了AI语音交互,能主动引导顾客点单,还能通过多组摄像头和自研算法,精准复刻咖啡师的拉花技艺。
“AI最核心的能力是学习和复现全球咖啡配方。”李雍丞说,通过深度学习,机器人能掌握上千种饮品的制作方法,并能瞬间完成新配方的全球同步更新。用户不仅可以自定义甜度、冰量,还能上传图片,让机器人将其转化为杯中的可食用拉花。“未来,AI甚至能自主生成艺术图案,实现‘周周上新品,月月有爆款’。”
十五运“首秀”:机器人成智慧服务新名片
今年,酷库咖啡机器人与冰淇淋机器人成功入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企业(机构)名单,将在运动员酒店和媒体中心亮相,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运动员提供全自动现做饮品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能制造的实力。”李雍丞透露,机器人将在全运会期间提供高效、标准化的饮品出品,出品一杯咖啡最快仅需60秒,比人工制作快约2倍,出品标准化率提升15%以上。“这不仅是对我们技术的认可,也为来自全国的运动员们献上来自番禺的‘智能’味道。”
工作人员在测试设备情况
番禺土壤:智能制造“从0到1”的沃土
酷库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是番禺区乃至广州市智能制造产业蓬勃生机的一个缩影。番禺凭借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正成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成长的沃土。
“广东产业链比较完善,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不断改进产品,让性价比更高。”李雍丞表示,酷库机器人目前已实现100%国产化,其中70%的零部件来自广东本地,30%来自江浙地区。
“在番禺,我们几乎能完成大部分的配套供应。”他特别提到,番禺区政府对初创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补贴、资源对接、场景开放等。“从南站的交通便利,到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再到政府的积极推动,番禺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业土壤。”
目前,酷库团队共有57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约30%。随着业务扩张,公司预计未来团队将突破200人,技术人员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今年计划量产500到600台,明年目标是1000到2000台,预计每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李雍丞信心满满地表示,咖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已覆盖医院、地铁、景区、商场、高校、政府大厅等各类场所。目前,酷库机器人已在全国布置超过100个点位,仅在广州就覆盖多个地铁站、公园和公共空间。未来,公司计划在广州市区内再投放1000台设备,全国总量将突破一万台。
更令人振奋的是,酷库的“中国智造”开始走向世界。设备目前已进入美国、英国、韩国、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国外市场需要多项认证,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完成后将大规模出口。”李雍丞说,“我们的设备不仅智能、完善,性价比也更高,这将成为我们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AI店长未来可期:从制作到营销的全链路升级
在李雍丞的规划中,酷库机器人远不止于“制作饮品”。他透露,公司正在推进“AI店长”系统的升级,未来将实现更智能的运营管理和数据化分析。
“未来,我们计划打通美团、饿了么、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届时用户可以在线购买,到设备兑换。”李雍丞说,这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也让设备成为“线上引流、线下提货”的智能节点。“这些都是我们未来要持续升级的功能。”
从番禺出发,
走进全运会,
迈向世界——
酷库机器人的发展路径,正是中国智能制造从小众走向主流、从本土走向全球的缩影。在一杯咖啡的背后,是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番禺这片创新沃土上生长出的智慧果实。
正如李雍丞所言:“我们不只是在做机器人,我们是在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重新构建未来的消费场景。”或许不久的将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遇见那位来自番禺的“AI咖啡师”,用它手中的那杯咖啡,讲述中国智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