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九零后》导演眼中的杨振宁:极为自律,思路清晰明确
创始人
2025-10-19 12:01:48
0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在京病逝,享年103岁。在金鸡奖获奖纪录片《九零后》中,耄耋之年的杨振宁留下了珍贵的自述影像。该片导演徐蓓曾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称,杨振宁极为自律,做任何事情都很明确。例如,“我是怎么看的,我该怎么做,我的要求是什么”,且一定照办。

《九零后》中的杨振宁。

《九零后》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的一段真实历史。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在该校物理系得遇吴大猷等知名教授,对他之后的学术道路及人生选择影响甚深。

2017年,95岁的杨振宁坐在纪录片《九零后》的摄像机前,思路清晰地讲述了这一段战火中的求学经历。《九零后》导演徐蓓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回忆道,所有受访者中,最严格规定采访时间的是杨振宁,而且他中途会看墙上的钟,提醒进度,最后真是正好按计划的时间完成采访。“我觉得杨振宁先生是一个极为自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很明确,例如‘我是怎么看的,我该怎么做,我的要求是什么’,决定了就一定照办。”

徐蓓说,当时她和杨振宁是用中文写邮件的方式沟通,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自己就学到很多,包括怎样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怎么跟人愉快而舒服地相处。“跟他交流起来,很舒服、很通畅,你会非常知道做一件事情的进退和分寸感。其实,这些都是人生当中特别重要的细节,它的重要性不亚于你把自己的专业做得很好。”

《九零后》片中插画:杨振宁与邓稼先吟诗怀古。

纪录片《九零后》中还有一些插画镜头,是依据西南联大校友所写的回忆文章,还原了青年杨振宁与邓稼先一起吟诗诵读的场景。两位科学家的深厚情谊贯穿了彼此终生。

2021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活动上发表讲话,称邓稼先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最亲近的朋友。他回忆道,1971年,邓稼先曾给自己写过一封信,结尾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半个世纪之后,杨振宁隔空“回复”:“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侯婧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马斯克就天价薪酬方案硬刚特斯拉... IT之家 10 月 21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对一名特斯拉前员工在社交媒体 X 上就其薪酬方案结构所...
30分钟换电,全球首款水运“高...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新华社社评: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新华社社评: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
郑州拟出台城市更新新规!这类项... 【大河财立方消息】 10月20日,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发布通告,公开征求《郑州市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
大国五年丨强国梦,从蓝图一步步... 从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到科技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再到海洋强国、体育强国、金融强国……...
淄博张店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 中新网山东新闻10月20日电 近年来,淄博市张店区科苑街道通过构建智慧中枢、实施精细治理、深化专群联...
“已抢空”的商品次日仍在售?直...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见习记者 于天航“只剩最后500单!”“3、2、1,上链接!”近...
韩国总统这个反思,引人关注 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后,一些反思和举措,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第一件,他对韩国的反华集会的...
欧盟同意逐步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20日电(记者康逸 张兆卿)欧盟理事会20日表示,欧盟成员国支持在2028年1月...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航掌舵,全国上下勠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