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与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遥感技术为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从可见光到微波的全波段电磁波谱,我们得以“看穿”地表,揭示那些人眼根本无法察觉的遗迹特征,比如细微的季节性痕迹、埋藏的地下结构,以及古河床的历史变迁。这种发现能力,已经远远超越传统野外勘察的极限。
我坚信,这项技术的核心意义在于它彻底突破了考古学研究在时空与物理上的局限。这不仅改变了我们感知和调查文化遗产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将考古学从一门“发现”的学问,提升为一门能够系统理解长时段人地关系与历史演变过程的解释性科学。
在我看来,这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式转型。实现这一价值的关键,在于跨越学科的壁垒。我深信,只有我们考古学家、数据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对话与合作,才能将这些浩瀚的数据转化为真正有用的智慧,最终实现对人类共同遗产更有效的守护。
下一篇:杨振宁先生的广东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