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共“同途”到“归根居”,杨振宁曾在百岁生日回忆50年前邓稼先来信
创始人
2025-10-18 13:29:08
0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回国20多年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杨振宁在出席自己的百年(实际是99岁)生日活动时,动情讲述自己不辜负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挚友邓稼先的嘱望的故事。

杨振宁回忆邓稼先(来源:清华大学社媒视频截图)

2021年9月22日,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活动现场,杨振宁回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注意到,美国媒体报道,设计原子弹的重要人物中有他的挚友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他中学、大学在美国知心的朋友,“我们的关系不只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

1971年,杨振宁冲破重重阻碍,第一次访问新中国,见到了阔别22年的邓稼先。杨振宁表示,那次访问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使得他对新中国有了一点认识,对他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北京,他与邓稼先多次见面。离开北京后,杨振宁在上海收到了邓稼先写下并请专人送达的信件,告知他确实没有外国人参加过我国有关制造核武器。杨振宁曾回忆:“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这段经历被杨振宁写入文章《邓稼先》,这篇回忆文章曾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

发言中,杨振宁说,这封信的最后,邓稼先化用名句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我觉得,今天50年以后,我和你在邓稼先说,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50年,是(符)合了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会满意。”杨振宁说。

邓稼先的信(来源:公众号知识分子)

多年前的2003年,杨振宁将家从纽约石溪搬到了北京清华大学,并将自己在清华园内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将自己的晚年贡献给中国的教育与科研事业。他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筹集资金、推荐人才;也为清华物理系和数学系8个班200余名大一新生讲授“大学物理”课程,每周两次、每次两个45分钟讲授……

“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杨振宁曾说。

1986年杨振宁到医院看望邓稼先时的合影(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刊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胡锡进:虽然郑丽文年轻时支持过... 中国国民党似乎实现了“世代交替”。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曾有跨党派以及野百合学运经历的郑...
探访“野人小孩”老家,村民称孩... 近日, 四川雅安石棉县某高速服务区,一名儿童赤身裸体,行为异常,引发大家对“野人小孩”的关注。据深圳...
杨振宁逝世:用赤子情怀谱写一曲... 来源:新京报 ▲资料图: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图/IC photo ...
告别SIM卡!湖北省首批151... 极目新闻记者 兰莎 通讯员许国胜 蔡源源 10月17日,湖北省首批151家电信营业厅完成业务系统部...
痛别杨振宁,“在被‘锁死’的年... 今天最让网友震惊的消息: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就在半个多月...
产学研界在清华大学共话“智能共...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陶思阅)10月18日,以“智能共生时代”为主题的“有为青年公开课”在清华...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 “我希望未来能够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设立一个以杨先生命名的奖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10月18...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杨振宁先生...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10月16日 巴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高鹏凌一行 莅临 EIR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我们一般人要如何理解杨振宁的科... 酷玩实验室原创作品杨振宁走了,我们要记住他。作为一个在物理学史上画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家,很多人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