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活动暨名家经典荟萃演出开幕式上,“空中成像提词器”亮相,它凭借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将台词以可触摸的空中影像呈现。
从“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到“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再到“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启幕仪式,近年来,“空中成像提词器”已成功助力多场重大活动。
10月14日,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演示厅,记者见到了这台“空中成像提词器”。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朱永志介绍:“今年,我们空中成像技术的清晰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负折射平板透镜达到230PPI,预计于明年批量化生产。”
该公司于2016年成立,是全球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曾荣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第76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等重要奖项。
这项技术应用光场重构原理,基于矩阵光波导的空中成像方法,依托自主研发的具有负折射功能效应的新型材料——负折射平板透镜,集成相关交互技术后,实现了空中精准复杂交互式成像系统,用户可直接与空中图像互动,进行点击、拖拽、放大、缩小等操作。
“透镜的‘PPI值’越高,成像也越清晰。2017年,我们最初研发的透镜仅110PPI,成像还比较模糊。现在已经较为接近手机屏幕的清晰度,细节表现、色彩还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朱永志说。
这家“年轻”的公司也汇聚着一群青年科研人才。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届光学专业博士毕业生韩东成就是一名“90后”青年。接近80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
该公司成立已近十年时间,前几年一直在做技术的迭代,近两三年才开始大力进行市场应用和推广。
在高楼大厦的电梯间,用户无需触碰实体按钮,隔空“点击”空中的楼层数字,就能完成选层,有效减少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小区楼下的垃圾回收站,空中成像的交互界面指引居民轻松完成垃圾分类;在博物馆,珍贵的文物可以以“空中文物”的形式悬浮展示,观众不仅能裸眼观赏,还能进行“隔空”放大、旋转等互动操作,让历史“触手可及”。近年来,该公司将这项技术与各种生活化的场景相结合,让这项技术走进街头巷尾。“未来,我们还将结合更多生活化的场景,让这项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朱永志说。
空中成像技术应用于冰箱
(安徽青年报见习记者/陈璐)
下一篇:“全能战士”亮相西宁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