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中影像“触手可及”
创始人
2025-10-18 04:00:36
0

在前不久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活动暨名家经典荟萃演出开幕式上,“空中成像提词器”亮相,它凭借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将台词以可触摸的空中影像呈现。

从“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到“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再到“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启幕仪式,近年来,“空中成像提词器”已成功助力多场重大活动。

10月14日,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演示厅,记者见到了这台“空中成像提词器”。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朱永志介绍:“今年,我们空中成像技术的清晰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负折射平板透镜达到230PPI,预计于明年批量化生产。”

该公司于2016年成立,是全球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曾荣获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第76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等重要奖项。

这项技术应用光场重构原理,基于矩阵光波导的空中成像方法,依托自主研发的具有负折射功能效应的新型材料——负折射平板透镜,集成相关交互技术后,实现了空中精准复杂交互式成像系统,用户可直接与空中图像互动,进行点击、拖拽、放大、缩小等操作。

“透镜的‘PPI值’越高,成像也越清晰。2017年,我们最初研发的透镜仅110PPI,成像还比较模糊。现在已经较为接近手机屏幕的清晰度,细节表现、色彩还原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朱永志说。

这家“年轻”的公司也汇聚着一群青年科研人才。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届光学专业博士毕业生韩东成就是一名“90后”青年。接近80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

该公司成立已近十年时间,前几年一直在做技术的迭代,近两三年才开始大力进行市场应用和推广。

在高楼大厦的电梯间,用户无需触碰实体按钮,隔空“点击”空中的楼层数字,就能完成选层,有效减少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小区楼下的垃圾回收站,空中成像的交互界面指引居民轻松完成垃圾分类;在博物馆,珍贵的文物可以以“空中文物”的形式悬浮展示,观众不仅能裸眼观赏,还能进行“隔空”放大、旋转等互动操作,让历史“触手可及”。近年来,该公司将这项技术与各种生活化的场景相结合,让这项技术走进街头巷尾。“未来,我们还将结合更多生活化的场景,让这项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朱永志说。

空中成像技术应用于冰箱

安徽青年报见习记者/陈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苏州市“AI+制造”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今天(10月18日),苏州市...
官方通报“野人小孩”事件:已成... 10月18日,云南省南涧县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网传某高速服务区出现赤裸小孩相关信息引发关注。对此,孩...
中仓街道多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中仓街道依托各社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 关爱未成年人系列活动 进一步丰富辖区青...
200多款前沿农机集中亮相农交... 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昨天(17日)在天津开幕。本届农交会主题为“塑强品牌助振兴,...
特勒、费米和奥本海默:成就杨振... 硕士毕业后,杨振宁前往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如果说父母、西南联大师生是杨振宁的互动性重要他人,那么...
AI登C位:船舶航运智能化进行... 在全球航运业与船舶智能化转型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行业未来图景,...
中科大发文追忆杨振宁:他对合肥...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0...
送别杨振宁:弦断有谁听 编者按: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远行。作为爱因斯坦之后的领军人物,他一直站在时空最前沿。人...
iPhone 被曝不能连华强北...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自己换了iPhone 16 Pro,结果一直用的华强北耳机连不上了,而此前iPho...
黄河科技学院学生深情传唱《写你... 听!黄河科技学院学生深情传唱《写你》——传递思念和敬意,激励奋进的力量:“看年轻身影 冲进了硝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