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秦博、李杰】
最近,印度媒体频频炒作所谓“巴铁泄密”的话题,把巴基斯坦称作“中国机密的泄露者”,大肆渲染中巴军事合作存在“技术泄露”风险。
其实这也不新鲜,每当中巴关系有所深化,诸如传出中国可能向巴基斯坦出口新型战机(如传闻中的歼-35隐形战机)或推进瓜达尔港扩建等合作消息时,印度方面就开始上蹿下跳,炒作“技术泄密”“装备外流”等议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自身压力、干扰中巴合作进程:把中国对巴合作描绘成对印度的威胁,以挑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同时又散布不实消息企图离间中巴互信,让中国对“巴铁”心生疑虑。
印度媒体这种捕风捉影式的过度解读并不鲜见,不久前关于“巴基斯坦拆除枭龙战机生产线送给土耳其”的传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离谱谣言毫无军事常识和逻辑,既无任何官方报道印证,完全是一些印度媒体和国内自媒体一唱一和编造的闹剧。整场闹剧唯一的结果,就是抹黑了中巴关系,而唯一的受益者正是印度。“巴铁泄密”之类的论调,本质上是印度惯用的舆论阴招,意在离间中巴,削弱中国在南亚影响力。
一、美西方煽风点火,“中国威胁”老调重弹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是主权国家正常的战略合作,但在美国等西方势力眼中,却被视为对其地区主导权的挑战与威胁。每当中巴在军事领域稍有合作动向,西方媒体便纷纷套用老剧本,大肆炒作所谓“中国军事外泄威胁”和“中巴轴心破坏地区稳定”等论调。
比如当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先进战机或防空导弹时,美西方一些声音就会跳出来说三道四,暗示巴方可能将中方技术“转赠”第三国,危及更大范围安全。他们甚至以此为借口,扬言可能对巴基斯坦实施武器禁运,抑或向南亚其他国家追加军援,以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张。凡此种种,无非是借“中国威胁论”煽风点火,为其干涉南亚事务制造舆论依据。
美国的这些炒作不过是老剧本的重演。华盛顿利用舆论工具大肆渲染“中国威胁”,把自己塑造成“维护地区稳定”的担忧者和调停人,却趁机为自身扩大军售、插手地区战略找借口。2022年,美国宣布一笔对巴基斯坦价值4.5亿美元的F-16战机维护方案,声称此举是帮助巴方加强“反恐”能力。但这一说辞连印度等国都不买账。印度外长直言美国的解释“并不能愚弄任何人”,点破这些战机实际部署针对的正是印度。
美国所谓“助巴反恐、促稳”的姿态,不过是包装自身地缘算计的说辞:一旦被质疑,它又声称对印巴关系“分别而论”,试图扮演平衡者来掩饰真实意图。
实际上,美国近年来对印度的军事拉拢有增无减,视新德里为印太战略关键伙伴,通过“四方安全对话”等机制深化联合作对华。美国国会甚至在国防授权法案中强调要支持印度应对解放军压力,并助其摆脱对俄制武器依赖。华盛顿一面拉紧印美关系以抗衡中国,一面又不忘以有限军援维系对巴影响,其拉锯取巧的用意昭然若揭。
1950年5月3日杜鲁门(左)与到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利雅卡特·阿里·汗(Liaquat Ali Khan,中)会晤。
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早有通过挑拨离间、远近拉拢来服务自身霸权的套路,冷战时期就是明证。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巴基斯坦骤然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的前线盟友。里根政府在1981年抛出长达六年的32亿美元援巴计划(约当今76亿美元),其中包含向巴空军提供40架美制F-16战机。靠着充足军援,美国成功引导巴基斯坦为其培植和武装阿富汗抵抗力量出力。
然而等到苏联威胁消退之日,美国立刻翻脸:1990年苏军撤出阿富汗后,美国总统老布什拒绝再为巴基斯坦的无核承诺背书,中止了几乎所有对巴军事经济援助,甚至扣下了巴方已付款购买的F-16战机不予交付。
华盛顿以巴基斯坦发展核武为由实施制裁,翻脸时机之巧,说明美国援巴更多是出于一己地缘需要的权宜交易。这种先利用、再抛弃的经历,在巴美关系中造成长期阴影,巴国内将之视作美巴关系功利本质的写照。
冷战时期,西方对巴援助往往隐含“远中”条件——当年巴基斯坦要换取西方大规模军援,一个潜台词就是不能过于亲近中国。这一点从巴美关系的冷暖交替可见端倪: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因南亚战争对巴断供,促使巴倒向北京寻求军援;而80年代美国重新拥抱巴基斯坦时,中巴合作议题则被美方有意淡化处理,“援助换疏远”的游戏并非今天才有历史先例。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21年阿富汗局势巨变后,美国在南亚同时耕耘着两条战线:大力拉拢印度,共筑遏华“统一战线”;同时修补对巴关系,防止巴基斯坦彻底倒向中国怀抱。
2022年,美国高调宣布恢复对巴基斯坦的军售支持,标榜维护地区稳定与反恐合作。但在南亚各方看来,这更像是华盛顿在中印、美印关系升温背景下平衡棋局的权宜之计。美国实际算盘是通过有限让利稳住巴基斯坦,不让其完全沦为中国的战略依托,同时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增强对印战略投入,从两头牵制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
过去西方对巴提供援助和武器,多以巴政府配合其战略为前提条件,如今华盛顿再祭故技,渲染“中国威胁”来挑拨中巴关系,其用意正在于削弱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影响。这些从美方近期的制裁动作就可见端倪:
2023年以来,美国已多次制裁参与巴基斯坦导弹项目的中方企业,声称要防范“导弹技术扩散”,实则打击中巴防务合作。2024年9月,美国更进一步,将协助巴导弹研制的数家中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列入黑名单。中方回应明确反对美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揭穿了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就任意干涉别国合作的霸道行径。
美国选择此时出手,显然有其战略盘算:一来延缓巴基斯坦以中方技术提升军力的步伐,变相维护印度的安全优势;二来以敲打中巴合作来警示地区国家,不要在军事上过度依赖中国。美国离间中巴的图谋昭然若揭:既要削弱巴基斯坦对中国军备的倚重,又想借渲染中国威胁把巴方拉回自身影响圈,在南亚重筑对己有利的格局。
系列骚操作中,美国的欧洲盟友一直在助攻。英国、法国等国近年紧跟华盛顿步伐,在对华战略和南亚议题上与美立场一致。
在舆论上,欧洲主要国家附和和放大“中国威胁”的论调,不时对中国在南亚的合作项目说三道四;它们通过自身的区域政策和军售行为,与美国一道施加影响英国发布“印太倾斜”战略,积极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提高存在感,以显示对美国印太布局的呼应。
在军事上,法国则持续加强与印度的防务合作,成为印度仅次于俄罗斯的主要武器供应方。近年来,印度斥资巨额向法国采购“阵风”战机和潜艇,以增强其在中印、印巴两线的军力投射。
欧洲国家的举措表面上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实则与美国遏制中国、扶持印度的战略一拍即合。欧洲力量的介入为美国主导的对华围堵增添了筹码:在外交层面,欧美一同渲染“中国—巴基斯坦轴心”对地区稳定的不利影响;在军事层面,西方盟友合力提升印度等国军力,以牵制中巴战略协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不仅是美国一家之言,而是整个西方阵营在地缘博弈中的惯用话语武器,表面以“维护稳定”“防扩散”等自诩道义的名义,实际行的是服务自身一霸逻辑、遏制打压他国的老路。通过挑拨离间中巴关系、拉拢扶持他国对抗中国,美国奉行的正是典型的分而治之策略。这一套路在冷战时期曾屡试不爽,今日不过是换了剧本的再演。
二、中国军工岂会任人泄密?技术管控有“铁布衫”
面对印度和西方鼓噪的“中国武器技术泄密”指控,我们大可不必惊慌。中国军工出口历来实行严格的分级管控机制,核心机密绝不会轻易对外示人。真正尖端的技术——比如先进战机的航电系统、导弹的制导算法等——始终牢牢掌握在中方手中,提供给伙伴的也只是经过性能降级或黑箱封装的版本。
巴基斯坦等盟友往往只拥有武器装备的使用权或组装权限,而非对其核心技术的完全掌控,我们出口给“巴铁”的装备,该保留的“钥匙”一把不少。早在军贸合作之初,我方就已未雨绸缪地为出口装备加装了“安全锁”。一些关键部件内植入了专用芯片和动态加密程序,一旦出现未经授权的拆解行为,设备将自动锁死,甚至触发自毁。严密的防护机制辅以定位追踪技术,让任何企图逆向解析中国武器机密的人都束手无策。
不久前,印度空军曾回收过我方“霹雳-15E”空空导弹的残骸,但由于导弹核心部件在命中后已通过自毁程序彻底失效,印方得到的不过是一具空壳,根本无法还原其中的算法和工艺。再者,国际军贸领域普遍奉行“性能降级+黑箱封装”的技术保护策略,中国的出口型号同样经过阉割锁定,即使敌手拆解外贸装备也难以窥见其真正奥秘。
不仅如此,对于中巴联合研发的项目或巴方拟向第三国转让武器技术的情况,中方也实施全程监督和严格限制。前段时间所谓“巴基斯坦向土耳其转让枭龙战机生产线”的传闻沸沸扬扬,但事实证明这纯属子虚乌有。实际上,巴基斯坦对外出口的大多是常规武器或其自主生产的型号,而且这些交易几乎无一不在中方许可与监督之下进行,根本不存在私下转移中国核心技术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军工的家底与命门并未因对外合作而暴露,他国妄想通过巴基斯坦撬走我国机密,无异于痴人说梦。
今年5月印巴冲突中,被击落的法国阵风战机。
三、巴阿边境交火,印度从中渔利?
当前南亚局势纷乱,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纷纷出现状况。巴阿这一波冲突,看似偶发的边境摩擦,实则有印度、西方推波助澜的大背景,南亚目前的局势比表面看到的更加复杂凶险。
10月上旬,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在多处边境口岸爆发激烈冲突。巴军疑似出动战机越境空袭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目标,引发塔利班武装越境夜袭报复,两国边境局势骤然升级。表面上看,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阿富汗塔利班长期纵容庇护巴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巴方不满塔利班任由TTP利用阿境发动跨境袭击,遂对喀布尔附近的相关目标发动“忍无可忍”的空中打击,以清除威胁并警告塔利班当局。塔利班方面则迅速以武力回应,声称对巴方“多次侵犯”阿富汗领空进行了成功反击。短短几天内,双方互有人员伤亡,甚至一度互相宣称攻占对方哨所。
这场边境交火远非一次偶发的边境摩擦那么简单。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的角色。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阿富汗后,印度虽然表面上未承认其政权,但私下里却积极调整对阿政策,试图把阿富汗变成牵制巴基斯坦的新筹码。
当地时间10月10日,印度外长苏杰生与穆塔基会面时,宣布印度和阿富汗已同意重建外交关系。苏杰生社交账号
近期,印阿关系升温迹象明显:2025年10月,阿富汗外长穆塔基高调访问新德里,印度外长苏杰生宣布与阿富汗“恢复全面外交关系”,将此前喀布尔的“技术小组”升级为正式大使馆。穆塔基更称印度是“亲密朋友”,表示此访将改善两国关系。印度则设法拉拢塔利班政权,并暗示愿在经济援助和外交承认上给予支持,以此在喀布尔重新获得影响力。
对此,印度战略界也不讳言,印度与塔利班利益的交汇点正在于共同对抗巴基斯坦。毕竟历史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存在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如“杜兰线”和普什图人问题),而印度与阿富汗在文化经济上联系更深,阿富汗仿佛被夹在印巴之间成为“夹心”,天然给了新德里可乘之机。
如今印度一边对塔利班频送秋波,暗中拉拢,另一边却乐见其与巴基斯坦交恶甚至兵戎相见——巴基斯坦陷入两线作战困境,正中印度下怀。难怪巴军此次对塔利班目标发动空袭,除了反恐“忍无可忍”外,很大程度也是对喀布尔当局近期亲印倾向发出的战略警告:以武力施压塔利班,不要倒向印度阵营。
对此,巴基斯坦军方直言不讳地将阿富汗境内的恐袭归咎于“印度代理人”所为,并指责塔利班政权在印度的支持下窝藏TTP武装分子对巴实施袭击。新德里当然矢口否认这些指控,塔利班方面也声称决不允许利用阿富汗领土针对他国。但印度近来的所作所为已充分暴露其不光彩的“挑拨者”身份:表面拉拢塔利班,实则企图离间巴阿关系、坐收渔利。印度试图利用与塔利班的关系对巴基斯坦施加新影响力,甚至可能借助塔利班麾下的圣战者资源,在巴国内策动破坏稳定的活动。
美国等西方势力的算计是显而易见的。自2021年美军仓皇撤出阿富汗后,华盛顿对巴基斯坦的战略需求曾一度下降。然而当它看到中国倡导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有望延伸惠及阿富汗时,又怎会甘心拱手让出这一地区主导权?
今年5月,中巴阿三国在伊斯兰堡举行了外长对话,联合声明明确重申将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三方合作,支持把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拓展。对于塔利班来说,这是一次提升合法性的重大外交成果;但对于美西方而言,这无异于在自己眼皮底下扩大了中巴影响力。
一位阿富汗前总理希克马蒂亚尔就警告称,塔利班加入CPEC项目可能引发美国、印度和伊朗的强烈反对。他强调,这一事态发展有悖于华盛顿的预期——美国原以为塔利班政权不会轻易与其对手中俄等合作。如今塔利班不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还同意中国在阿富汗开采能源矿产、拓展贸易往来,美国岂能坐视自己的地缘真空被对手填补?
可以想见,某些西方情报势力暗中怂恿塔利班对巴基斯坦采取更强硬态度并非没有可能。巴阿冲突越激化、南亚局势越动荡,越符合美西方“乱中渔利”的利益:既可拖慢中巴在阿富汗推进项目的进程,削弱“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成果,又制造机会让美西方以反恐、调停等名义重新插手南亚事务。阿富汗局势又会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表面看是塔利班与巴铁交火,背后却不乏美西方拱火浇油的黑手。对于这一点,中国决不能掉以轻心。
当地时间10月7日,阿富汗问题“莫斯科模式”磋商第七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参会。
四、中国的战略利益和应对之策
对中国来说,“巴铁”固然可靠,但也要看到中巴亲密背后也潜藏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信任赤字。面对印度和西方合演的离间戏码,以及南亚复杂多变的局势,需要冷静务实,既要坚定维护中巴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又要巧妙应对各种暗流挑战。
首先,谣言止于智者,主动发声辟谣。对于“巴铁泄密”这类不实传言,媒体和官方渠道应及时澄清真相,拿出事实依据回击谣言。同时,加强网络监管,防止国内自媒体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避免谣言在我方舆论场发酵。必要时,点名批驳印度媒体的恶意炒作,以正视听。在舆论战场上,我们不能放任对手带节奏,必须勇于亮剑、以真相击碎谣言的阴谋论。
其次,深化中巴合作,友谊不忘原则。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我们应继续支持其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包括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既是巩固友谊,也是维护自身在南亚利益的需要。继续通过技术升级和联合生产,加强巴军装备现代化,但同时确保中方对关键环节拥有控制力,杜绝第三方染指。对巴方若有逾矩之举,比如擅自与第三国分享中方技术、在涉及中国利益问题上举棋不定,中国都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友谊归友谊,原则绝不能让步。
再次,积极斡旋巴阿矛盾,防止局势失控。巴阿冲突持续下去对中巴双方都没有好处,也可能殃及我在当地的人员项目安全。中国完全有条件充当劝和促谈的角色。可以利用与塔利班当局保持接触的渠道,做其工作促其划清与印度的界限、管束境内反巴武装;同时也可协调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推动巴阿双方加强情报交流和边境管控,避免误解升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有重大利益,我们有必要积极投入斡旋,防止印度等搅局者从中作梗。只要巴阿紧张缓和,印度企图东西夹击巴基斯坦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
最后,保持战略定力,亮明底线决心。针对印度的挑衅和西方的遏制,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亮明底线决心。如果印度胆敢在中巴边境生事或进一步挑拨离间,不妨让其见识一下铁拳出击。无论是在外交上揭露其阴谋,还是在必要时加强边境军事部署,都要让新德里明白挑衅中国利益的代价之沉重。对美国等幕后黑手,要坚决斗争,决不退让,让对方清楚我们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他们越是煽动“中国威胁”,我们就越要深化同包括巴基斯坦在内友好国家的合作,让谣言不攻自破。
在国内,我们则应完善对外战略合作的风险预案。例如,提高对各方战略动向的研判能力,防范某些势力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政策大逆转;建立更健全的军技合作监管机制,一旦出现敏感技术泄露苗头,可以迅速追溯、及时制止甚至启动制裁赔偿程序,决不让任何人有机可乘。总之,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牢牢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世上没有拆不散的盟友,但可以有无懈可击的利益共同体。印度和西方鼓噪“巴铁泄密”、煽动周边冲突,正说明中巴合作让他们如芒在背。一切诡计说到底,都是想让中国在南亚战略布棋中乱了阵脚。中国不是吓大的,中巴友谊也不是纸糊的。巴铁也好,阿富汗也罢,都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我们自会分清是非、把握分寸。在确保核心利益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完全可以防范好可能的风险挑战。对阴险图谋,我们更要见招拆招、以智破局。只要我们立场坚定、处理得当,谣言终将止息,阴谋终将破产,中巴携手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战略大局就绝不会被区区谣言和小动作所撼动。